养生除了煲汤吃药更是一种精神的修为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摘自:神韵在线)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提高,养生成了时代的潮流,各种养生保健馆、养生食疗馆、养生门诊应运而生,中医的养生之道究竟在哪里呢?

?

  养生能防病治病,人体都有五脏六腑,为什么胃是“五脏六腑之海”,肝叫“将军之官”?为什么小肠是“受盛之官”、大肠与肺相表里?胃、肠、肝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疾病,这些疾病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应该怎么预防和治疗?养生也是一种人生的修为,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的修炼。真正的养生与人的情志有何关联?

?

  近日,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内科主任戈焰教授在第47期“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在讲述中医的整体辨证施治之理,人体胃、肠、肝的养生之道的同时,更向大家展现了“大医精诚”的“养生修为”。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即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胃、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就是这个整体的中心。除了脏或腑跟外界肢体、四肢百骸相通形成一个系统以外,脏与脏,脏与腑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中医认为,肺和大肠是相表里的,这个不仅是一个哲学的概念,在科学上也得到了证实。它们不仅在生理上互相联系,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

?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原阳是推动生命的原始动力,它就像天地之太阳那么的重要,它应该潜藏在人的下腹丹田不能随便出来也不能随便去消耗的。中医里有一句名言“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也说明了人体该顺应一年四季的阴阳盛衰而运行。上古之人一百岁行动还很敏捷,但是现代人年过半百就动作迟缓了,是因为那些能活百岁的人懂得养生之道,也能顺应养生之道,在饮食、起居、劳作方面都是非常符合健康规律的。

?

  除了顺应规律外,只有“形与神俱”人才能活得健康、活得有意义。据说,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享年168岁,“度百年乃去”,他不仅给后人留下不少良方,还留下了“为老虎拔刺”的美丽传说。可见,孙思邈不仅是人类的“大医”,也是苍生“大医”。俗话说,“大医医国、中医医人、小医医病”,要成为大医就要安神定智、无欲无求。养生不仅仅只是身体的养生,除了煲汤、吃药,也是为人处世方法的一种修为。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