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中医预防
发布时间: 2022-11-19
亚健康中医预防

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论而独具特色,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以预防为主的保健思想,一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学预防为主的防病治病观,“治未病”、“养生防病”,“体质学说”等内容,对于“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总体上看,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上主要体现了顺人和、顺天时、顺地利、“顺着治”的“和谐”理念。

中医特别强调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即“和”的能力,如对自身功能的调节、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御、对自身偏盛偏衰的自我平衡等等,还有对季节气候的适应、对地区环境的适应、对昼夜晨昏的适应等等。中医认为,人体自身就存在着一种“阴阳自和”的机制,张仲景说“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从内因角度强调了人体阴阳“自和”功能的巨大作用。

“亚健康状态”的发病多因七情内伤,加之劳倦、饮食、生活不节等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升降失常,气血津液、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如不加调整进一步发展,引起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将会导致气滞、血瘀、痰湿、郁久化热进而出现热、毒、瘀、虚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故将“亚健康状态”的概念、躯体症状、心理症状、社会表现、防治方法、发展转归等基础知识进行大众宣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并更好的防治“亚健康状态”具有重大的意义。




顺时调养,勿逆天时

中医在治病方面特别讲求“天人合一”,顺天时治病,治病时考虑季节气候因素,顺应人体与自然的适应方向,加以用药。要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适当调节起居的规律。十二经络气血的盛衰变化,亦有一定的周期。所以,人的起卧、作息也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有节律、有节奏地生活和工作。

精神修为,情志有节  

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是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人有五脏化五志,以生喜、怒、悲、忧、恐”。因情志过极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医学强调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相互关联,中医学的五脏藏神论、七情病因论、形神合一论、气质类型论等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情志一方面可以影响和调节人的认识过程,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情志变化可直接影响身心健康。


饮食调养,谨和五味

中医十分重视饮食调养,强调弃厚味、谨和五味、定时定量、合理烹调、四时调食的饮食原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蔬菜瓜果均有四气五味,既可食用,又可治病,一举两得。合理饮食应遵循“谨和五味、饮食有节”的原则,谨防暴饮暴食,饮食偏嗜,根据不同亚健康人群,不同体质类型,可采用中医食疗,或以药膳,或以保健食品进行针对性防范。

起居锻炼,劳逸有度 

起居无常,劳逸失度是导致亚健康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就已经指出的“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经言,即突出强调了过度的劳逸和劳累,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中医学强调人们要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适当调节起居的规律。十二经络气血的盛衰变化,亦有顺应天时的周期改变。所以,人的起卧、作息也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有节律、有节奏地生活和工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