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更年期综合征莫忘中医
发布时间: 2022-11-19

  襄樊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胡思荣建议 更年期综合征宜首选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识此病已有上千年历史,称为“脏躁”病,认为属“脏腑功能失调”。中药治疗有明显优势,通过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调理气血,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

  胡医师同时提醒,处于更年期的朋友,要注意自我调节 一是正确认识更年期是由于人体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生理现象,是不可逆转的自然发展规律 二是尽可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精神放松 三是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活动,以开拓生活领域,充实生活内容,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以减轻及避免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

  【辩证分型】

  根据临床出现的症状可以分为以下几型

  1.肾阴不足 绝经前后烘热出汗,心烦不安,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口干便结,月经失调。舌干红,脉细弱。

  2.肾虚肝旺 绝经前后烘热出汗,急躁易怒,头痛头晕,腰酸耳鸣,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月经失调。苔黄,舌干红少津,脉细弦。

  3.肾虚肝郁 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或先或后,或淋漓不净,烘热出汗,抑郁多虑,善于猜疑,经前有时乳胀,腰酸头胀。苔薄,舌红,脉细弦。

  4.肾阳衰弱 绝经前后畏寒肢冷,面色皖白,精神萎靡,腰酸膝冷,性欲淡漠,纳少。月经量少,色淡。苔薄,舌淡,脉沉细无力。

  5.脾肾阳虚 绝经前后腰酸畏寒,面色皖白,纳少便溏,面肢肿胀,月经量少色淡。苔薄,脉沉细弱。

  6.肾阴肾阳两虚 绝经前后腰酸乏力,烘热出汗,继而畏寒肢冷,月经量中或少,淋漓不净。苔薄,舌尖红,脉沉细弱。

  【分型治疗】

  1.肾阴不足治法 补肾养阴。

  方药 六味地黄汤加减。

  生地15克 生白芍12克 茯苓12克 女贞子10克 山茱萸9克 丹皮9克 泽泻10克 杜仲10克 潼蒺藜12克 当归9克 麦冬9克加减 阴虚火旺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龟版胶10克(烊冲)。

  2.肾虚肝旺治法 益肾平肝。

  方药 左归丸加减。

  生地12克 淮山药10克 山茱萸9克 菟丝子10克 枸杞子10克 丹皮9克 潼蒺藜10克钩藤10克 生山栀10克 麦冬12克 当归9克 龟版胶9克(烊冲)煅龙齿12克(先煎)3.肾虚肝郁治法 益肾疏肝。

  方药 一贯煎加减。

  生地12克 沙参15克 麦冬12克 当归9克 枸杞子10克 川??子9克 广郁金10克 柴胡9克 八月札9克 山茱萸9克 佛手片9克黄芩9克 煅牡蛎30克(先煎)炒白芍12克加减 多虑猜疑,抑郁不欢者,可用下方 柴胡9克、郁金9克、合欢皮9克、佛手片9克、浮小麦30克、炙甘草5克、大枣9枚、生地15克、苏梗9克、百合15克、炒白芍15克、六曲9克。待情绪稍稳定后再服一贯煎加减方。

  • 性生活保养 注意精气神
  • 菊花治病 功效多多
  • 容颜要美 有滋阴养颜佳品
  • 入夏养生 先要“养心”
  • 推荐 高血压的“茶疗法”
  • 胃炎反复 皆因“湿滞”
  • 7位明星推荐的7款好中药
  • 气虚汗多 党参乌鸡可调
  • 你的“虚证”从何而来?
  • 分清五味 让身体健康


更多中医最新资讯,请关注39中医频道——中国第一中医门户

  4.肾阳衰弱治法 温肾调冲。

  方药 右归丸加减。

  熟地10克 淮山药10克 山茱萸9克 枸杞子10克 杜仲12克 菟丝子12克 熟附片9克(先煎)仙灵脾9克 巴戟天9克 鹿角胶10克(烊冲)加减 月经量多者,加黄芪15克、仙鹤草30克、牛角(角思)12克 性欲淡漠者,加黄芪12克、锁阳9克,去熟附片。

  5.脾肾阳虚治法 健脾温肾。

  方药 补肾固冲丸。

  党参12克 炒白术12克 菟丝子10克 熟地10克 枸杞子10克 巴戟天9克 吴茱萸6克淮山药12克 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加减 清晨泄泻者,加河子9克、炮姜炭9克,去熟地 月经量多者,加阿胶9克(烊冲)、煅牡蛎30克(先煎)、仙鹤草30克。

  6.肾阴肾阳两虚治法 调补肾阴肾阳。

  方药 二仙汤加减。

  仙茅9克 仙灵脾9克 知母10克 黄柏9克 巴戟肉9克 当归9克 淮小麦30克 炙甘草5克 黄芪12克 菟丝子12克 枸杞子12克加减 经血淋漓不净者,加生蒲黄10克(包煎)、煅牡蛎30克(先煎)、侧柏叶9克。

  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也可在饮食上下功夫

  1.宜食清淡。但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族的食物,宜多吃瘦肉、猪心、鱼类、蛋类、乳类、豆类制品及粗粮如小米、玉米、麦片等。

  2.宜多食宁心安神食物,以改善神经衰弱综合症状。如鲜枣、百合、核桃、莲子、桂圆、酸枣仁、桑葚子等。

  3.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减少神经症状。如菠菜、油菜、芹菜、西红柿、胡萝卜、甘蓝、黑木耳、蘑菇、香菇、梨、苹果等。

  4.宜食用植物油,防止血清胆固醇过高,预防心血管疾病。如豆油、玉米油、调和油、花生油等。

  5.宜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防止骨质疏松。如猪排骨、牛奶、蛋、虾皮、海带、发菜、豆类、银耳、木耳、黄花菜、苋菜等。

  6.忌食动物肥肉、蛋黄、内脏及高糖食品

  7.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蒜、辣椒、胡椒 不喝酒、咖啡、可可、浓茶等。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