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中药后病情在好转还是恶化
发布时间: 2022-11-19

  “我喝那个医生开的中药,一夜间长了好几个痘痘!我去兴师问罪,他居然恭喜我。嘿!你说气不气太?”病人还没坐下,就向我抱怨前一医生的“不称职”。

  “那他有没有解释为什么要恭喜你?”我很想知道事情的具体经过。

  “谁还听他絮絮叨叨的?我都快气死了,想想我漂亮的脸蛋上突然多了几个疙瘩,我哪里还有心情听他解释?我说了他一顿后,抬腿就走人了!”病人有点解气地说。

  “这个,就很难说那位医生有没有错了,说不定,我也要恭喜你呢。”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病人出现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病情好转的一种表现。这种情况,类似于民间所说的“排毒反应”。

  “排毒反应”与中医的“泻法”

  所谓的“排毒反应”,其实是指中医的“泻法”。“泻法”一般适用于实证或热证的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口干、便秘等)。这类患者经过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的腹泻,这种腹泻我们可以看做是病情好转的标志。

  要注意的是,这种腹泻一定是伴随其它症状改善而存在的。如果病人仅有腹泻,但其它症状都没有缓解,就不一定是好的反应。另外,这种腹泻一定要是暂时的,不是拉个没完没了的。病人会说,虽然是拉肚子,但感觉拉完以后,身体轻松了,不像平时拉肚子那样手脚都软了。如果其它的不适都有所改善,腹泻仍不止,那就要注意药物损伤了脾胃的可能。

  也有些人服用中药后,出现长痘痘、暖气或放屁过多、口味变化等等,这些都不一定是病情变坏(或药物不对症)的迹象。出现这些情况,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是病情好转的迹象,有些可能是药物与患者体质不符所致的。

  “泻法”是不适合身体虚弱的病人的。因此,如果身体虚弱的人服药后出现腹泻,就不一定是“排毒”了,那很可能是病情反复或加重的表现。

  如何判断中药的疗效

  在很多病人眼里,中医治病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短期内,病人根本没有办法看出疗效。这也导致很多病人在治疗过程半途而废。其实,中医治疗疾病是有章可循的。所以即使是慢性疾病,病人也可以根据以下的“蛛丝马迹”,判断自己的病情是不是在好转。

  1。临床症状改善 经过治疗后,病虽然尚未痊愈,但症状减轻了,如胃痛减轻了,或是发热的人体温降下来了,那就说明药物开始起效了。

  2。精神状况改善 中医很讲究看“神”,有“得神则昌,失神则亡”的说法。有时候,病人可摄氏度的体温,但一改病恹恹的样子,能跟家里人开玩笑了,这也是药物起效的标志之一。

  3。胃口改善 胃口变差不仅是进食减少的问题,它更提示病人消化吸收功能的减退。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一些平时没有什么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无缘无故地胃口变差,那就有可能是疾病的先兆。所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胃口逐渐好转,就是病情好转的标志之一。

  4。睡眠改善 患失眠的病人,如果服药后睡得香了,自然就是治疗有效的证据。如果是其它疾病,同时又影响了,睡眠,那睡眠的改善也说明了治疗有效。但要注意的是,有些疾病可能会引起神志的改变,比如严重的脱水、糖尿病酮症、低血糖反应、肝性脑病等,会引起患者想睡觉甚至昏迷的情况。这种“睡眠改善”就不能作为病情好转的标志。

  以上所说的应该属于通用的标准,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此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但临床上的疾病很多,表现也各不相同,碰到特殊的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