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应对风湿性心瓣膜病
发布时间: 2022-11-19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原因为人体正气虚损,外邪乘虚而入,久留不去或反复侵袭,累及心脏称为心痹,心痹则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心肺痹阻而使肺气贯心脉而行呼吸之功能受阻,肺气壅塞不行,肃降受阻而为气短,喘咳。肺络瘀阻,可发生咯血。心脉痹阻口久也累及脾肾二脏,脾肾阳虚,脾的运化失调,肾的气化功能降低,均影响水的通调而致水湿泛滥,小现尿少浮肿,水饮凌心射肺等严重症。饮食、劳倦、情志,房事均为本病的诱发性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炎瓣膜及其基底部发生炎性渗出而粘连,这种渗出物如能完全吸收,则不致留下永久性粘连,但如风湿反复活动,渗出物即不易吸收而形成赘生物,使瓣膜纤维化及粘连,形成瓣膜狭窄及关闭不全。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1)限制体力活动。

  (2)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拔牙、术前、术后用抗生素2~3天。

  (3)检查有无风湿热活动,若有应抗风湿治疗 阿司匹林l片,每日3次 同时合用硫糖铝1克,每日3次,以减轻对胃的刺激。3个月为1疗程。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痰瘀痹阻

  面颊紫红,气急咳嗽,咯痰,甚则咯血,头晕乏力,心悸怔忡,舌质青紫或有瘀斑,苔腻,脉细滑数或甚则咯血,头晕乏力+b悸怔忡,舌质青紫或有瘀斑结代。

  [治法] 化痰祛痰。

  [方药] 薤白瓜蒌半夏汤加减 薤白12克,瓜蒌壳16克,法夏12克,竹茹12克,丹参25克,田七粉3克(冲服),桂枝12克,炙甘草12克,黄芩12克。

  2.心气不足

  心悸怔忡,活动后加剧,乏力短气,舌体胖,苔薄,脉细或细数。

  [治法] 补益心气。

  [方药] 补心丹加减 黄芪25克,党参16克,炙甘草7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枣仁12克,麦冬12克。

  3.心肾阳虚

  面色晦暗,咳嗽喘急,肢冷面青,不得卧、手足发凉,心悸,浮肿,舌淡体胖苔溥,脉沉细弱或结代。

  [治法] 温阳利水。

  [方药] 真武汤加减 制附片12克(先煎),防已16克,茯苓25克,桂枝12克,白术12克,黄芪16克,车前草16克,泽泻12克,大腹皮16克,人参12克,干姜12克。

  4.脾肾阳虚

  神倦乏力,面色苍白、脘闷纳呆、腹部胀满或胀大有水,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或沉弦、结代。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归脾汤合金匮肾气丸 白术12克,黄芪16克,党参16克,当归12克,茯苓25克,炙甘草7克,制附片12克(先煎)桂枝12克,熟地25克,枣皮12克,淮山2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心力衰竭

  单纯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衰竭引起肺瘀血或肺水肿,若为窦性心律者,则不宜使用洋地黄制剂与扩动脉的血管扩张剂,宜使用利尿剂、氨茶碱、硝酸甘油静滴,若合并房颤,房扑则应用洋地黄制剂如地高辛,若合并关闭不全,则治疗原则见心功能不全章节所述。

  2.心房纤颤、扑动

  (1)降低心室率 心室牢快者可先用西地兰o.2~o.4毫克加5%葡萄糖液20毫升静注,然后用地高辛每日0.25毫克维持。若用地高辛降低心室率不满意,又无心功能不全者,可酌情加用硫氮草酮15毫克,每日2—3次。

  (2)复律 可用电复律或药物奎尼丁转复,复律的适应证 ①房颤发生在1年以内,超声心动图查左房无血栓形成 ②左心房不是巨大 ③尤活动风湿热。转复后可用奎尼丁200毫克,每日2~3次,地高辛每日o.15一o.25毫克维持,或赛列o.3克,每日1~2次。

  (3)感染性心内膜炎 积极长疗程抗感染。

  (4)栓塞 扩血管药物加抗凝治疗。

  (5)介入性治疗 经皮球囊导管瓣膜扩张成形术 适于单纯二尖瓣狭窄,中度狭窄,瓣口面积0.8-1.2平方厘米无明显关闭不全,无房颤与血栓。

  (6)外科治疗 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同上。瓣膜置换术适用于联合瓣膜病变或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钙化,呈漏斗型狭窄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风心方 桂枝、炙甘草各7克,淮小麦、生牡蛎、生龙骨各35克,黄芪、百合,麦冬各16克,太子参25克,大枣7枚。

  (2)风心饮 桂枝7克,川芎12克,红花7克,香附12克,赤芍12克,桃仁12克,丹参25克,益母草25克,郁金12克。以上方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 性生活保养 注意精气神
  • 菊花治病 功效多多
  • 容颜要美 有滋阴养颜佳品
  • 入夏养生 先要“养心”
  • 推荐 高血压的“茶疗法”
  • 胃炎反复 皆因“湿滞”
  • 7位明星推荐的7款好中药
  • 气虚汗多 党参乌鸡可调
  • 你的“虚证”从何而来?
  • 分清五味 让身体健康


更多中医最新资讯,请关注39中医频道——中国第一中医门户

  (五)针刺穴位疗法

  (1)体针 主穴 内关、神门、间使、少府、曲泽、通里、膻巾。配穴 太冲、阳陵泉、水分、中极、曲骨、水泉、飞扬、肺俞、合谷等。平补平泻手法,每日取主穴1~2个,配穴2—3个,7天1个疗程,改善心功能、安神。

  (2)耳针 穴位 心、肺、肾、肝、脾、胃、内分泌、胸等穴位,每天1次,每次1-4穴毫针刺法,留针30分钟,7天1个疗程,或用王不留行籽、莱菔子压籽法,3-7天更换一次,每次3-5穴。

  (六)药酒疗法

  洋参酒 西洋参30克,白酒500毫升。先将西洋参洗净,放入白酒瓶十浸泡半月即可。饮完后可再加白酒浸泡1次。每晚服15毫升。本方具有补气活血的作用,可用于风心病气虚证。

  (七)饮食疗法

  (1)人参膏 人参(去芦)250克,炼蜜250克。人参加水煎汁,反复3次,过滤去渣,合并滤液,用小火浓缩,再加炼蜜煎熬成膏。每次15克,每日2次,白开水冲服。本方具有补益心气的作用,适用于风心病心气亏虚证。

  (2)党参炖猪心 猪心1个,党参5克,琥珀粉5克。先将猪心心脏的血液洗净,放入琥珀粉、党参粉,用砂锅加水,小火炖熟,调味后吃肉喝汤。隔天1剂,连服数剂。本方具有补气养血、安神镇静的作用,适用于风心病,日久不愈,气血亏虚者。

  (3)参桂粥 人参3~5克(或党参15~30克),桂枝6克,红枣10枚,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先把人参、桂枝、红枣共煎,沸后用小火煎取浓汁,分2份与粳米煮成粥,调入白糖服用。每日1次,供早餐食用。本方具有温补心阳的作用,适用于风心病阳虚水泛证。

  (4)干姜粥 干姜15克,粳米100克,茯苓20克,红糖适量。先将干姜水煎取汁或捣成糊状,茯苓研粉。再煮粳米,沸后人茯苓粉和姜汁,煮成粥即可。可作早晚誓食用。本方具有温阳利水的作用,适用于风心病阳虚水泛证。

  预防与护理

  (1)防止劳累、感染、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2)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1级护理。

  (3)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