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732惊蛰如何养生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仟珈身心灵)今天17:32惊蛰,我们就步入廿四节气的惊蛰节气,标志着仲春开始。惊蛰时节,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二月节。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醒了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各种昆虫,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了。惊蛰分为三候:初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也是一个疾病多发的季节。所以在惊蛰中必须防治感冒和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另外,这个季节最易患染病毒性疱疹,如带状疱疹严重者会集中于腰部,俗称“缠腰火丹”。坐公交车,到公共场所回家要洗手。对于这类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

一、禁百虫

  俗话说:“惊蛰过,百虫苏”,所以在民间有驱虫之俗。最常用的办法是点燃清香、艾草等熏屋内屋外,或在房屋的四周、墙边等地方撒上生石灰,以此驱赶蛇虫鼠蚁蚊虫。

  在山东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其用意也与驱虫有关,取“烟熏火燎灭害虫”之意。
  在陕西,有惊蛰吃炒豆的风俗,豆指的是大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吃掉炒豆就意味着吃掉了虫子,消灭了害虫。

二、冷暖交替

  俗惊蛰时节,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冷空气尽显余威,暖空气与时俱进,二者交替作用,显示出风晴雨雪的天气特征。有谚语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可见初春乍暖还寒,还需要防寒保暖,以应付多变的天气。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晴天,气温回升。除东北、西北地区人呢过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已经升到零度以上。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三、温热健脾

  适当多吃温热食物。虽然冬季已经过去,但仍有余寒未消,人体内的阳气已经苏醒,开始生发、壮盛,此时可以吃些温补的食物御寒。例如韭菜、大蒜、香菜、葱等,这些食物性温,味辛,可驱散风寒,帮助消灭随着春暖而蠢蠢欲动的病菌。

  少吃酸味食物。 春天里,人体的肝气容易亢奋,名医孙思邈有“春日应该省酸”之说。虽然适量的酸味对补肝气有益,但如果本身已经亢奋的肝气再摄入过多的酸味,会造成肝气过旺的现象,反而伤肝,肝受损了势必伤及脾胃,乌梅、酸梅等食物要少吃。

四、舒展畅达

  提升血气,阴阳调和。惊蛰过后,各种病毒和细菌在度过了隆冬之后也异常活跃起来。到了这个时期,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养生应顺应阳气长盛、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生机盎然。  

  平衡作息,调养饮食起居。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早睡早起,慢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