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可能是肾虚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按摩两穴强筋骨 服药泡脚益气血,足跟痛可能是肾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 徐 可 □副主任医师 沈琪幸

  《生命时报》 2022-06-10 第1613期 第8版


  足跟痛,俗称脚后跟疼,也叫跟痛症,是跟骨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足跟慢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病特点以足跟部疼痛或酸胀为主,患者晨起或久坐后起立行走时疼痛尤剧,在行走片刻后疼痛缓解,但久立久行后疼痛又加重。在老年人群里很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跟痛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跟痛症属于祖国医学“骨痹”“痹病”或“筋伤”范畴,《诸病源候论》把该病称为“脚根颓”,即“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世俗呼为脚根颓”。而《丹溪心法》称之为“足跟痛”。中医认为,发生足跟痛,最关键的内在因素是肝肾二脏的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足跟和肾离得那么远,能有什么关系呢?

  《张氏医通》曰:“肝主筋,肾主骨,人至中年,肝肾亏损,筋骨失养,不荣则痛。”肾藏精,精生髓,髓充实,骨强健。肾精是否充盈,会影响骨髓的化生,从而影响骨骼成长。跟骨承载着人全身的重量,肾脏亏虚、精血损耗易导致足跟骨失骨髓濡养而发病。《诸病源候论》也详细阐释跟痛症病因病机,“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肢……劳损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故腰脚痛”。另外,肾虚正气不足,寒湿之邪易乘虚外侵,凝滞于下,致使足跟部经脉郁滞,瘀血内阻,不痛则通。因此,足跟痛与人体肾虚密切相关,也是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原因所在。

  从经脉循行上,肾经循行经过足跟。《灵枢·经筋》记载:“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入足心……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足跟部为肾经所主,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根据跟痛症与肾虚的关系,治疗该病时,也可从肾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