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延迟满足三岁后再做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年龄太小难理解 兑现奖励要守信 培养延迟满足,三岁后再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琚金民

  《生命时报》 2022-07-05 第1620期 第10版

  在育儿过程中,孩子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各种需求,如果家长全都一一满足、顺从,可能会导致溺爱。也因此,“延迟满足”教育法一直备受推崇。

  延迟满足是指以放弃当下的即时满足,通过自愿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期在等待中获得更大的好处或更高的满足。比如,孩子回家不做作业,吵着要看一集动画片,如果家长立即妥协,让孩子打开电视便是“即时满足”;但若家长说做完作业后可以看两集动画片,而且孩子也愿意这样做,这就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能让孩子围绕远景目标,主动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抵制外界不良诱惑,有利于提高自制力,不仅对孩子的终生成长有益,也能让其在学业、事业、人际交往等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功。如果家长总是有求必应,无限制地即时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以自我为中心,贪得无厌,自制力弱,或是只知道及时行乐,易沉迷于游戏、电视,成绩也会越来越差。延迟满足的教育方法虽好,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家长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岁之前慎用

  3岁之前是孩子对父母形成亲子依恋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宝宝大脑发育不完善, 理解力有限,使用延迟满足,会让其造成误解,以为父母不喜欢他,进而削弱孩子的安全感,不利于建立良性的亲子依恋。


  延时要有梯度

  延迟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年龄大小设置,随着年龄的增大,延迟的时间逐渐加长。对年幼的孩子,延迟的时间不宜过长,要在孩子可承受的范围内。


  不要只重结果,还要关注过程

  不要以成败论英雄,要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比如,与孩子约定2个小时以后再吃巧克力。如果孩子坚持了一个半小时就动摇了,家长也不要生气,毕竟孩子忍住了没有立即吃。可以先肯定孩子的努力,然后提出希望,鼓励他下次坚持两个小时。


  约定的奖励要及时兑现

  孩子经历了“风雨”,就应该见到“彩虹”,家长不要找借口搪塞孩子。奖励要具体清晰,及时到位,不要打折,更不要反悔。


  要教给孩子方法

  等待的过程是煎熬的,家长可以借助一些小方法帮孩子做到。比如,转移注意力法,在等待期间,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给孩子找些别的事情做;或者让孩子远离妨碍自己实现长远目标的分心物,主动屏蔽;还可以将目标分解,把要等待的时间划分几段,每段安排一项小任务,逐一攻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