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能听进意见视网膜效应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避免片面执拗 提升认知高度 聪明人能听进意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赖巧珍

  《生命时报》 2022-08-12 第1631期 第15版


  你很开心地买了一件新款的衣服穿在身上,兴高采烈地出门了,结果发现街上突然多了很多和你穿同款衣服的人。这时可能你会很纳闷,为什么买之前没发现这么多人穿,买之后觉得遍地都是?这可能是“视网膜效应”(又称孕妇效应)捣的鬼。这是指,由于人们内心过于关注或追求某种事物,使自己的视觉发生偏差,自然或不自然地留意相关信息,无意识地过滤掉其他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的现象。

  心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们找来一些志愿者,并让他们读一本书,书里描绘了一位名叫简的女生一个星期的生活,书中内容既体现简外向的一面,也体现简内向的一面。之后,研究者把志愿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要判断简适不适合做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另一组则判断简适不适合做房地产经纪人。随后,两组志愿者还要给出解释,为什么觉得简的性格适合这项工作。到了最后,研究者会再分别问他们,觉得简适不适合另一项工作。结果发现,两组人都给出了否定意见,认为“以简的个性”,不适合另一项工作。这么看来,简其实两项工作都能做,但人们做出判断后,会固执地捍卫自己的选择并收集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导致信息收集上的偏差,只挑自己“喜欢”的信息,忽略其他资料,最终引起认知偏见。

  视网膜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图式”,指我们对已有知识、经验形成的认知框架,即每个人心中自有一套理解世界的体系。符合图式的事物,大脑可以更快识别并加以处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天我们面对大量资讯,能一眼就看到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常见的、能理解的信息。这么做不会让认知混乱,可以保持内在世界的一致性。所以我们在学习、理解一个新理论、新知识的时候容易费力,因为原本的图式会排斥新事物。

  视网膜效应,一方面可以让我们更敏锐并专注于当前关心的事物,但另一方面,也会让人陷入片面、执拗,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做出错误分析、评价;也让人难有源头活水,不能吸纳新鲜知识,阻碍发展进步。为防止视网膜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应随时提醒自己: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个人在讲述自己的观点时,都不是随便说说的,有他们自己的考虑和见解,不要轻易地否定、轻视他人的认知。所谓兼听则明,如果你愿意把别人的话听进去并认真思考,那么自己的图式就会不断扩大,知识体系也会更全面、完备。认知的边界拓展了,看人看事就会更客观,做出的决策也会更明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