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有八个古方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逍遥散疏肝养血 四逆散调畅气机 解郁有八个古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主任医师 王 彤

  《生命时报》 2022-09-02 第1637期 第8版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当下,人们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以情志不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郁证(现代医学的抑郁症、焦虑症等)患病率呈显著增加态势。郁证病人面临精神困扰以及身体不适,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估计超过3亿人受到抑郁症影响。

  明代王履《医经溯洄集·五郁论》曰:“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 郁者,滞而不通之义。”这里指出了“郁”的意思是“滞而不通”。中医学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证泛指由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各种因素造成的气机失调、结滞不通的疾病;狭义的郁证属于中医学神志疾病范围,“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的梅核气(因情志不遂导致咽部有咳不出、咽不下的异物感)、脏躁(相当于西医的癔症)和百合病(以神志恍惚、心神不定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等三种疾病的病名,均属于情志不舒为典型表现的郁证范畴。

  中医认为,郁证的病机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或脾失健运、脾阳不足,或气机郁滞、痰气郁结,或心神失养、心肾阴虚,或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所导致,治疗上必须注重身心同治和脏腑气血调理,尤其重在调节气机。治郁之法中,历代医家积累了不少经验,传下来许多经典方剂。

  四逆散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记载了四逆散,该方含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中药,是医治肝郁脾虚型(表现为气短乏力、两胁胀痛、腹胀、大便稀、爱叹气、急躁易怒)郁证的经典方剂。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芍药柔肝止痛,枳实理气解郁,甘草补脾,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可增强该方疏畅气机的功效。


  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云:“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读音为“luán”),半夏厚朴汤主之。”指咽中如有炙肉这种异物感,吐不出吞不下的梅核气症状,多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有关。半夏厚朴汤有行气散结、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方中,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功效。


  苏合香丸

  原名“吃力伽丸(白术丸)”,收录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更名苏合香丸。方中,苏合香、麝香、冰片、安息香能芳香开窍,香附理气解郁,木香行气止痛,沉香降气温中,白檀香行气和胃,熏陆香(乳香)调气活血定痛,丁香温中降逆,上述诸药行气解郁、散寒止痛、理气活血。苏合香丸临床可应用于突然精神刺激而致昏厥的治疗。


  逍遥散

  由柴胡、当归、芍药、白术、茯苓、炙甘草、煨生姜及薄荷组成。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芍药养血柔肝,白术、炙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以达疏肝养血、健脾和中之功。郁证是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的一类病证。逍遥散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是调肝、养血、健脾治疗郁证之名方。


  越鞠丸

  金元“四大名医”之一的朱丹溪非常强调气血调和的重要性,认为脏腑功能正常就会少生疾病。因此,治病强调应以调畅气机为主,兼以除湿、化痰、清热、行血、消食,并独创临床名方“越鞠丸”(由川芎、苍术、香附、神曲、栀子五药组成)。郁证是由气机郁滞而引发,以越鞠丸来疏肝解郁,可收到不错的治疗效果。


  一贯煎

  出自清代医家魏玉璜论著《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川楝子组成,具有养阴清肺、滋肾柔肝的功效。方中,重用生地黄、枸杞滋养肝肾,当归补血养肝,北沙参、麦冬滋养肺胃之阴,佐一味辛凉之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诸药合用,肝阴得补、疏通肝气。


  滋水清肝饮

  为明末清初名医高斗魁载于《医宗己任编·四明心法》的名方。若患者长时间处于郁怒不解、忧思气结的状态,易致肝失调达,从而形成肝气郁结的症状。滋水清肝饮组成为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柴胡、当归、白芍、山栀子、酸枣仁。本方系六味地黄汤加味,其中的六味地黄丸可滋补肝肾,山栀子配丹皮可清肝泄热,柴胡、白芍、当归配伍可疏肝,酸枣仁有宁心安神的功效。


  旋覆代赭汤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全方由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半夏、大枣、甘草组成,临床多应用治疗郁证中的梅核气。方中旋覆花、代赭石善于下气消痰,半夏祛痰散结,生姜和胃降逆,可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人参、大枣、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诸药合用,可使身体逆气得降,痰浊得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