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哈要从根上治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活泼好动需耐心启发 敏感失落应经常鼓励 “马大哈”要从根上治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 郑 莉

  本报记者 徐 盈

  《生命时报》 2022-09-20 第1642期 第8版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粗心是因为不上心,只要认真起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事实上没那么简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心理咨询师郑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粗心原因各有不同,老师和家长应“对症下药”。

  多血质。这类孩子往往性格活泼、思维灵敏,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对吸引力不强的事情难以专注,从而导致粗心。老师和家长应对他们进行启发式教育,不苛责、打骂,耐心陪伴,调动他们对学业的内在兴趣,进而克服粗心。

  胆汁质。这类孩子很容易受情绪影响。做作业或考试时如果遇到不会的题,就会觉得失去掌控感,变得非常愤怒,情绪易激惹,也容易粗心。老师和家长需要引导他们通过运动、绘画等方式将情绪合理地宣泄出来,再继续学习。如果孩子长期情绪不稳定,起伏剧烈,可以去专业机构做一些情商训练,帮助他们调控自己的情绪,克服粗心的毛病。

  黏液质。这类孩子粗心更多是因为兴趣不足,他们情绪比较稳定,做事精细度高,但反应稍慢。老师和家长一方面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要给他们更多的反应时间,不要催促和评判,耐心陪伴、启发,平时可以指导他们进行一些有时间限制的灵活性训练,让他们能兼顾速度和准确性。

  抑郁质。这类孩子粗心大多因为学习动力不足,他们容易多愁善感、在意周围人的态度,遇到问题时常会陷入负面思考,导致自我评价不高、情绪低落。老师和家长需要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去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他人喜欢和肯定。这类孩子可能在艺术方面能力比较突出,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在这些方面找到自信,从而产生学习动力,减少粗心。

  此外,粗心问题也需要分阶段来看,小学低年级的孩子粗心,是因为幼升小之后,学习难度上升,对精细度、准确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孩子的注意力、觉察力没能迅速跟上,导致出错。郑莉说:“等孩子适应了小学的教学模式,情况会有所改善,家长也可以陪孩子做一些手眼协调项目的训练,比如做手工等,提高专注力和觉察力。”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导致孩子粗心的因素会越来越多。一是他们渐渐步入青春期,情绪波动会增加。这时老师和家长应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其中的原因,如亲子关系、学业压力、同学关系等,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自我认知;也可以带他们到青少年心理咨询机构,在专业指导下调节情绪。二是他们的人格慢慢形成。比如有的孩子是冲动型人格,可能一直无法达到精细的标准,容易粗心。家长可帮助他们做一些相关训练,提高专注力,包容接纳他们力所不能及的部分,引导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

  有些家长喜欢越俎代庖,什么都想替孩子做好,这其实不利于孩子能力的提高,容易让他们产生依赖性,自己做事时会粗心大意;还有些家长过于追求完美,他们的苛责和焦虑会影响孩子,让他们产生恐惧心理,变得焦虑抑郁,出现粗心、成绩下降等情况。这样的父母应先反省自身,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如果需要可以和孩子共同进行心理咨询。家长带孩子出游时,尽可能选择山清水秀的自然景点,少玩刺激性强的游乐项目,帮助孩子在成长阶段屏蔽部分不良影响,让他们在学习中更专注,少犯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