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异性好友家长别紧张
发布时间: 2022-11-19
    【93913.com 】(来源:生命时报)尊重理解不贴标签 认真倾听适当引导 孩子有异性好友,家长别紧张


  美国认证正面管教家长讲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卢丹丹

  《生命时报》 2022-10-14 第1647期 第10版


  听说孩子有异性好友,很多家长可能就不淡定了,甚至横加指责,武断地下结论、定调子,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家庭矛盾。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孩子有异性好友?

  孩子对异性的好奇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每个年龄段,对异性的态度和相处方式不一样从3岁开始,孩子的性别意识就开始萌芽,并且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对异性会产生一种朦胧的好感。但这种好感并不是成人世界所谓的“爱情”,而是孩子在两性探索萌发的好奇心。这时候他们会进入一个“婚姻迷恋期”,他们并不懂得成人世界的爱情和婚姻,却会说“我要跟某某结婚”这样的话。这时他们口中的“结婚”更多是受父母的影响,认为这是向对方表达喜爱之情最直接的方式。此时,正是家长引导孩子去认识婚姻与爱情、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喜爱”的好机会,比如:爱与喜欢,要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如果你这样说,让对方不舒服,那就要停下来,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去表达喜欢。

  等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有了性别观念,更喜欢跟同性伙伴一起玩,对异性伙伴有些排斥,甚至会与对方划清界限。这时,如果孩子有异性朋友,往往是因为兴趣爱好一致,在一起好玩,而不是出于性吸引。这时,家长如果觉得孩子老跟异性朋友玩,而少有同性朋友,那可以从兴趣、爱好上做一些引导,但不是采取强令的方式。同时,要引导孩子,在与异性朋友相处时,注意不要有过多的肢体接触,不要开不合适的玩笑,不要毫无顾忌地打闹,讲究分寸。

  到了青春期,之前幼稚而刻意地躲避,逐渐被吸引所替代,男女之间会互生情愫。这一时期,如果孩子有了异性好友,是家长们最为担心的。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或是旁敲侧击,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做思想工作,以消除孩子早恋的想法;或是严令禁止,强行切断关系,要孩子一门心思学习,不能因为早恋而分心。然而这样的做法,很令孩子反感。很多时候,家长会过度解读孩子之间纯粹的友情,让孩子感觉尴尬与不知所措。或是,就算确实超出了朋友的关系,影响了学习,家长的这种处理方式,并不能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引导,而且有可能会误导孩子,让其未来很难自然地与异性相处。

  孩子在青春期的情感萌芽是正常的,在西方国家,没有“早恋”一说,而是称之为“teenager love”,即“少男少女短暂的爱情”,他们觉得这是一份美好的憧憬,跟掉牙换牙一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们会让孩子“在眼皮底下练习恋爱”,给予孩子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比如:孩子可以邀请异性好友来家里写作业,但是房门要打开;他们可以出去看电影,但要在规定时间回家。两个孩子吵架闹分手时,父母还会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孩子走出失恋的阴影。

  事实上,孩子与异性朋友的交往并没有大人想象中复杂,他们单独在一起,并不是就如父母所想的那样“会做坏事”,更多的时候,他们就是喜欢待在一起学习、看书、做一些共同感兴趣的事情,讨论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等。所以,给家长们三点建议:

  第一,不要简单粗暴贴上“早恋”标签,而是给予尊重与理解,并且告诉孩子,交朋友确实不应该仅限于同性,有了比较谈得来的异性朋友是成熟的表现。

  第二,倾听孩子心声,做孩子坚强后盾。获得了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孩子自然就卸下了心理防卫,会愿意分享关于朋友的事情,这时,放下评判,去倾听孩子,并给予他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可将这种朦胧的情感转化为激发孩子潜能的钥匙。

  第三,建立信心,营造和谐亲子关系。当孩子能够时常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爱与鼓励,他会建立良好的自我评价系统与自我认知。一个自信且内心有力量的孩子,往往能够更加理智地处理情感问题。要记住,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切安全感的来源和保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