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是什么,骨肉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2-11
相信大家对于恶性癌肿都不陌生,而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癌肿之一。据调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骨肉瘤病例在确诊时已出现肺内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对骨肉瘤的治疗及预后均非常重要。那么,对于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

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是什么?

1、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在原发性骨肿瘤中占第二位。好发年龄为10~25岁时,男性略多于女性。头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为常见。骨肉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肺转移,预后差。

X线性检查(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溶骨或成骨偏侧长骨干骺端,或两者都有变化,形状不同,模糊不清;骨皮质损伤和瘤骨形成;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日光放射」胸片:有助于肺转移的早期发现。

2、CT:它可以显示骨损伤和肿瘤内部骨化的程度,也可以显示肿瘤的血液运输、肿瘤与相邻血管的关系以及骨和软组织的范围。

3、MRI:对软组织的清晰显示在术前化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显示肿瘤入软组织、骨髓腔侵入、跳跃病变的发现等。

4、DSA:为识别肿瘤血供及进行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5、ECT、PET-CT:肿瘤的大小和转移病变可以确定,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应用PET-CT对肿瘤进行辅助分期、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估。

所有疑似骨肉瘤患者的标准诊断步骤应包括: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碱性磷酸酶等)(X线平片、病变部位MRI及CT扫描),骨扫描,最终诊断需要病理诊断。

骨肉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1、化疗

甲氨喋喋不休、顺铂、阿霉素、异环磷酰胺四种最常用的药物。

化疗药物对敏感癌细胞有明显的杀伤力,但化疗药物最大的缺点是没有选择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正常细胞,从而迅速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因此,许多肿瘤患者被迫中断治疗,免疫力受损的肿瘤患者面临肿瘤再次转移的危险。

2、手术

①保肢手术

逐渐成为主流,最佳适应证是ⅡA期,ⅡB是相对适应证。术前化疗6需标准化~8周,切缘应实现根治性切除或广泛切除。最好在手术前做MRI与血管造影,了解肿瘤的准确范围和大血管之间的关系。骨缺损多用人工关节代替,术后根据肿瘤坏死率调整化疗方案4~6个月。

②截肢手术

不适合保肢或无条件保肢时,应果断截肢,术前不化疗,术后必须化疗。

骨肉瘤的治疗原则也应根据术前化疗的效果和肿瘤手术的分期付款来确定。此外,还应参考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肿瘤的位置、大小、软组织、神经血管束、可预见的术后功能等。

以上就是本篇“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是什么,骨肉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本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