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患了骨肉瘤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 2022-12-11
相信大家对于恶性癌肿都不陌生,而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癌肿之一。据调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骨肉瘤病例在确诊时已出现肺内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对骨肉瘤的治疗及预后均非常重要。那么,对于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

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是什么?

1、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在原发性骨肿瘤中占第二位。好发年龄为10~25岁时,男性略多于女性。头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为常见。骨肉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肺转移,预后差。

X线性检查(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溶骨或成骨偏侧长骨干骺端,或两者都有变化,形状不同,模糊不清;骨皮质损伤和瘤骨形成;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日光放射」胸片:有助于肺转移的早期发现。

2、CT:它可以显示骨损伤和肿瘤内部骨化的程度,也可以显示肿瘤的血液运输、肿瘤与相邻血管的关系以及骨和软组织的范围。

3、MRI:对软组织的清晰显示在术前化疗效果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显示肿瘤入软组织、骨髓腔侵入、跳跃病变的发现等。

4、DSA:为识别肿瘤血供及进行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5、ECT、PET-CT:肿瘤的大小和转移病变可以确定,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应用PET-CT对肿瘤进行辅助分期、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估。

所有疑似骨肉瘤患者的标准诊断步骤应包括: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碱性磷酸酶等)(X线平片、病变部位MRI及CT扫描),骨扫描,最终诊断需要病理诊断。

患了骨肉瘤该怎么办

对于低度恶性骨肉瘤,主要依靠手术治疗,如彻底切除,预后良好。然而,在骨肉瘤中,低度恶性患者只占很小比例,其中大多数是高度恶性的。对于这些骨肉瘤,需要化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化疗包括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和术后化疗(辅助化疗),这在骨肉瘤的治疗中非常重要。由于化疗的普及和标准化,骨肉瘤的5年存活率不到20年%提高到60%以上。手术也是整个治疗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肿瘤能否完全切除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不完全切除必然导致复发,会大大增加远处转移的风险。

骨肉瘤化疗通过多种药物组合和多周期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因此足疗对保证疗效非常重要。目前,术前化疗一般为1-2个疗程,1-2个月。

术前化疗的作用包括:杀死小转移炉(常规检查可能找不到),降低术后远程转移风险;缩小原发性肿瘤炉,降低手术难度或无法保护肢体;术后标本切除后评估肿瘤坏死率,根据坏死率判断术前化疗药物是否敏感,决定术后化疗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术后化疗始于伤口愈合后,一般认为需要6-8个疗程需要半年以上。有人认为,将术后化疗时间延长到术后1年至1年半可以进一步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因此术后化疗应保证足够的疗程。当然,化疗期间不需要一直住在医院。在用药期间,如果没有严重的化疗副作用,患者可以回家休息,下次用药后入院。

以上是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患骨肉瘤后,必须及时治疗。化疗和手术都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普通骨科医生或普通肿瘤内科医生无法完成。

以上就是关于“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是什么,患了骨肉瘤该怎么办”的详细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咨询我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