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有哪些,造成骨肉瘤的病因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12-11
相信大家对于恶性癌肿都不陌生,而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癌肿之一。据调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骨肉瘤病例在确诊时已出现肺内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对骨肉瘤的治疗及预后均非常重要。那么,对于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下。

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有哪些

1、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在原发性骨肿瘤中占第二位。好发年龄为10~2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其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骨肉瘤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肺转移,预后较差。

X线检查(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长骨干骺端偏侧的溶骨或成骨,或两者兼具改变,形状不一,模糊不清;骨皮质破坏、瘤骨形成;骨膜反应:Codman三角、「日光放射」等;胸片:有助于早期发现肺转移。

2、CT:可显示骨破坏状况和肿瘤内部骨化程度,强化后亦可显示肿瘤的血运状况、肿瘤与邻近血管关系以及在骨与软组织中的范围。

3、MRI:对软组织显示清晰,在术前化疗效果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示肿瘤在软组织内侵及范围、骨髓腔内侵及范围、发现跳跃病灶等。

4、DSA:为识别肿瘤血供及进行介入治疗提供参考。

5、ECT、PET-CT:可确定肿瘤的大小及转移病灶,有条件者可考虑应用PET-CT对肿瘤进行辅助分期、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估。

所有疑似骨肉瘤患者的标准诊断步骤应包括: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碱性磷酸酶等)、原发病灶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病变部位MRI及CT扫描),骨扫描,最终确诊尚需病理学诊断。

造成骨肉瘤的病因有哪些

骨肉瘤是指成骨间叶细胞产生的原发恶性骨或软组织肿瘤,由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所组成,是一种最常见的骨的恶性肿瘤,约占恶性骨肿痛的34%,该瘤恶性程度甚高,预后极差,可于数月内出现肺部转移,截肢后3~5年存活率仅为5%~20%。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弄清,有人指出放射性同位素镭和创伤刺激为诱发因素。发生于长骨的病变,多位于干骺部,少数于骨干中部,肿瘤迅速沿髓腔发展,一方面向骨骺端蔓延。另一方面,肿瘤偶尔也向骨干蔓延。此外,肿瘤亦迅速向外发展,侵入骨皮质内的哈氏系统引起血管营养障碍,骨皮质随即破坏,肿瘤很快达到骨膜下,并向外侵入邻近肌肉组织。

骨肉瘤是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一种,是从间质细胞系发展而来,肿瘤迅速生长是由于肿瘤经软骨阶段直接或间接形成肿瘤骨样组织和骨组织。下肢负重骨在外界因素(如病毒)的作用下,使细胞突变,可能与骨肉瘤形成有关。得了骨肉瘤,一定要及时的到医院诊治,才利于康复。

另外与遗传、接触放射性物质、病毒感染等有一定关系。也可继发于畸形性骨炎、骨纤维异样增殖症,另有部分病例为其他良性肿瘤恶变而成。骨肉瘤的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它的组织学特点是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直接产生骨样基质或不成熟骨。但其发型不同,组织学特点也不同。

以上就是关于“骨肉瘤检查的标准有哪些,造成骨肉瘤的病因有哪些”的详细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咨询我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