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骨肉瘤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发布时间: 2022-12-11
骨肉瘤是一种临床上恶性肿瘤,一听到恶性肿瘤,很多患者内心就会非常恐惧,因为恐惧不积极治疗,所以导致多次治疗后都不反复发作,其实患者不用恐慌,骨肉瘤不是不治之症,目前骨肉瘤治疗方法有很多,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那么反复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

反复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患者病情经诊断明确后,应尽早作截肢术或关节离断术,手术前后配合化疗和放疗可能提高疗效,单纯应用化疗或放疗效果不大。

骨肉瘤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有相当部分(约66%)的病例化疗效果满意。化疗通过抑制肺转移的发生而大大提高了生存率,而且化疗大大增加了保肢手术的机会,而不必行截肢术。对于典型骨肉瘤,如其术前化疗有效,则可行广泛大块切除术。但如化疗无效,则应行根治性切除或截肢。肺转移瘤常可行切除治疗。

2、活检:有了明确的组织学诊断,才能确定治疗方案。术前活检非常重要,是手术治疗的一部分,应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因为不恰当的活检可以丧失保留肢体的机会。针吸活检有很少污染和危险性小的优点,其诊断阳性率在有经验的医院可高达80%以上。针吸活检失败应尽早做切开活检,切开活检的切口通常是纵形的,可在外科切除肿瘤时一并被切除。

3、化疗:化疗是成骨肉瘤的重要辅助治疗,大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化疗可对肿瘤局部进行杀伤,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可使瘤细胞坏死,瘤体缩小,反应区的水肿和新生的肿瘤性血管消失,使肿瘤钙化界限变清楚。临床上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变小,关节活动度增大,AKP可降至正常。

大剂量化疗也是骨肉瘤全身性治疗有效方法,化疗可杀灭肺内和全身的微小转移灶。这种治疗应早期进行。微小病灶比大的肿瘤对化疗敏感。辅助化疗可以使肺内肿瘤数量较少和推迟出现。肺转移的病人延长生存期的关键是完全切除转移,化疗可促进整个疾病的根治,增加治愈率。国外20%~40%的病人可以经过多种途径治疗而治愈。

骨肉瘤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1、新辅助化疗

骨肉瘤治疗水平的提高首先归功于新辅助化疗,Rosen于1979年提出了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的概念,即在既往术后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术前化疗。术前化疗有利于杀灭全身微小转移瘤,减小原发肿瘤的体积,使保肢手术易于实施;根据术后肿瘤坏死率指导术后化疗,从此保肢代替了大部分截肢,就诊时无肺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提高到60%左右,因此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成为了骨肉瘤治疗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目前骨肉瘤新辅助化疗方案主要为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阿霉素(ADM)、顺铂(CDP)和异环磷酰胺(IFO)四个药物。

术前化疗有效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患肢周径缩小;影像学表现为X线片显示肿瘤范围缩小,肿瘤边缘出现钙化或骨化,CT及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减少或消失,MRI检查显示肿瘤软组织包块缩小、与周围组织的边界清晰,同位素扫描显示放射性核素的浓集明显变淡或消失;实验室检查中,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是否下降也是观察疗效的指标之一;术前化疗最重要、最敏感、最客观的评估标准是肿瘤对化疗药物的组织学反应,也是指导术后化疗的依据。依据Huvos等制定的肿瘤对化疗反应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坏死率>90%为化疗效果好,坏死率<90%为化疗效果差,术前化疗后肿瘤坏死率高的骨肉瘤患者的预后较好,对于化疗效果差的患者应调整术后化疗方案。

2、保肢手术治疗

保肢是目前肢体骨肉瘤外科治疗的主流。保肢治疗的原则是保肢治疗与截肢在生存率上基本相同,广泛外科边界完整切除是控制局部复发的关键。现在大多数治疗中心对90%以上的患者均采用保肢治疗。

保肢手术最基础的要求是肿瘤大块切除,原则上是在肿瘤所有方向上都保留一层正常组织,这种切除一般属于广泛切除,有时也可边缘性切除,特别是在肿瘤与神经、血管之间。为避免肿瘤组织遗留和术中扩散,原则上切除的组织应包括肿瘤和周围正常软组织,以及活检切口周围的软组织,即在正常组织内手术,避免手术器械直接接触肿瘤。骨的截除水平应距骨肉瘤两端3~5cm,此水平可根据X线平片、CT、MRI确定。最新的发展是计算机导航的出现,达到更精确的切除。现在国内也逐渐在开展计算机导航技术。

3、放射治疗

骨肉瘤对放射治疗并不敏感,放射治疗一般不作为常规使用,仅作为患者无法手术治疗,暂时止痛的一种姑息治疗手段。153Sm-EDTMP是一种亲骨性放射性治疗药物,对疼痛和转移灶的缩小或消失有较好的疗效。Anderson等用153Sm-EDTMP和99Tcm-MDP很好地缓解了骨肉瘤患者的症状。

目前骨肉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仍是以术前、术后化疗,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效果较过去已有提高,但近年来骨肉瘤的治疗遇到了瓶颈,尤其对于有肺转移及化疗耐药的患者的治疗,需要研发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而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实际临床应用较少。相信随着化疗耐药性、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应用的进展,会为骨肉瘤患者提供新的、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骨肉瘤治愈率必然逐步提高。

在20世纪70年代化疗出现之前,肢体骨肉瘤以截肢为主,患者不但承受肢体的残缺和巨大的心理创伤,80%的患者仍不可避免的死于肺转移。当新辅助化疗出现,采用术前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的综合治疗,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大大提高,由低于20%升高到50%~60%,并且90%以上的肢体骨肉瘤患者可行保肢治疗,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使保留的肢体获得较为满意的功能。

上述就是您对于“反复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骨肉瘤治疗有哪些新进展”疑惑的答复,如有疑惑可以随时与我们联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