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CSCO升白指南v2021》,聚焦粒缺管理
发布时间: 2022-12-11

2021年,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于金明院士、马丁院士、沈志祥教授担任顾问,秦叔逵教授、马军教授执笔,在2017年《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规范化管理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更新制定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

0301.png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种类多且复杂,FN风险也不尽相同,不仅化疗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双靶(曲妥珠单抗及帕妥珠单抗)、抗体偶联药物也可增加粒细胞减少及FN的潜在风险,在内分泌治疗中,中性粒细胞减少也是其不良反应之一。因此,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FN的规范化防治非常重要,关乎乳腺癌治疗的成败。

在预防方面,细胞毒药物如不进行预防,FN风险明显增加,影响预后。我国升白领域起步晚,起初短效升白药物的研发落后于国外,因此其价格也比较昂贵,以至于预防的理念不足。早在1996年,ASCO指南就提出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理念,此后逐渐完善。2006年,ASCO建议根据患者年龄、病史、疾病特征和化疗方案毒性等对FN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将 G-CSF 一级预防的FN风险阈值由40%调整为20%,后续的EORTC和NCCN指南均支持这一观点,EORTC还建议对部分FN风险为10~20%的患者结合自身因素预防用药。因此可知,目前国际上FN管理经历了充足的发展,预防观念相较国内更加普及。

 0302.png

在治疗方面,原则上应该在正确的患者中使用正确的药物及剂量,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我国目前存在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的问题,有些医生对Ⅰ度粒细胞减少就进行升白治疗;也有医生仅进行短时间的短效G-CSF治疗,未能正确理解指南建议。因此,《CSCO升白指南v2021》制定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提升升白药物应用的规范性,避免用药不足或过度治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