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告诉你夏季如何养生,简单、易懂、好操作
发布时间: 2022-11-22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提示时夏将至,故名也。清代以前夏至会放假一天,举办祭神仪式、煮茶、补食、写诗。

为了宣扬传统文化,社会组织呼吁夏至节放假一天,与亲人团聚、煮茶、补食、写诗。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天半夏将用1000字告诉你夏季如何养生,文末有半夏精心推荐的夏日养生膳食方,供各位看官在家实践。

夏季养生之调神

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夏至后重在养心,心主神,养心重在调神。

宜:夏至后尤其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心胸开阔,神清气和,不要烦恼忧郁,不要浮躁生气,需排除心中杂念,做好自我的调节,空余时间可以写书法、听音乐、下棋。

忌:内心焦虑、抑郁、愤懑不已、烦躁不安,否则容易阻碍气机通畅,气不通血不行,在夏季尤其容易诱发心悸、失眠、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的情况。

心静自然凉

夏季养生之饮食

暑为夏至主气,暑为火热之邪,暑性炎热、升散、多挟湿。夏天的饮食应该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应该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物。

宜:建议选择鸭肉、鲫鱼、虾、瘦肉、食用蕈(XUN)类(香菇、蘑菇、平菇、银耳等)、薏米等。多吃蔬菜,少吃油腻,并注意适当食用清热降暑的食物,如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暑药粥”。

忌: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但外热内寒,冷食不宜多吃,如:冰棍、雪糕、蜜水、凉粉、冷粥、乌梅汤、绿豆汤、西瓜等,冷食瓜果也当适可而止,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另外,过食热性食物也应少吃,以免助热;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少吃寒凉食物

夏季养生之起居

夏至后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

宜:晚上睡觉是不要超过12点,并合理安排午休,中午11点到13点,睡眠半小时内为宜。

忌:夏至后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咳嗽、肌肉酸痛、面部麻痹等。

夏季养生之运动

宜:夏季运动建议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建议选择在河湖水边或公园庭院等空气流通、新鲜的地方,运动的项目以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慢运动为好。

忌: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大汗淋漓,不但伤阴气,也损阳气。若流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夏季养生之膳食推荐
瘦肉健脾汤

[配料] 瘦肉200克,怀山30克,莲子15克,芡实15克,黄芪3克,蜜枣2个。

[做法] 瘦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功效] 健脾益气。

荷叶薏米粥

[配料] 荷叶1张(鲜、干均可),薏米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薏米、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 清热解暑,宁心安神。

“跟着国医学养生”为你呈现最专业的中医养生知识,记得关注我们哟!

微信

客服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