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少辛增酸防
发布时间: 2022-11-21
处暑,少辛增酸防秋燥8月23日为24节气中的处暑。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少辛增酸防秋燥的处暑。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天气由热转凉,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的调整,须早睡早起。处暑要预防秋燥。一般来讲,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是40%~60%,过高过低都会感觉不舒适。由于秋天空气中的水气含量小,其相对湿度下降,特别是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发展为疾病。

在中医看来,此时一定要多吃些能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以防止燥邪伤害人体的阴液。

“少辛增酸”的效果如何?宋朝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假谲》中有一则人人都知道的“望梅止渴”的故事。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酸性食物具有非常强的滋阴效果,通过吃酸性食物,便能够缓解我们身体的“旱情”,甚至还没有吃到嘴里,润燥的效果就已经出来了。所以,处暑时节应多吃酸味水果,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则要少吃或不吃了。

而少辛的原因,同样是为了减少肺气的耗散。大家都知道,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会导致人体发汗,这是因为味辛的东西都有发散作用,能调动人体肺部的阳气通过汗液从体内发泄出来,随后身体便凉了。所以,处暑之后不应吃辣椒、花椒、生姜等辛热食物,更不宜吃烧烤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

在处暑时节,常见的酸味水果除了稍晚一些的山楂外,最常见的莫过于葡萄了。但葡萄属寒性水果,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一般认为:成人每天不要超过200克,而孩子一天别超过50克。当然,葡萄并非是人人皆宜,尤其是胃酸过多、痰热咳嗽、胸闷咳喘者,不宜多吃,不仅仅是葡萄,其他酸性太大的食物也应少吃。

除了酸味食物和水果外,处暑时节还应多吃一些时令果蔬。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冬瓜、梨、荸荠、甘蔗、大枣、银耳、百合、蜂蜜和汤、粥等。这些都是天然的润燥食物,都具有与葡萄同样的功能,搭配食用效果更佳。

除此之外,您也可以尝试“一咸一甜”两个简单的方法。水在人体内容易流失,如果在白开水中加少量盐,少量多次饮用,就会减少水分流失。另外,蜂蜜具有润肺、养肺的作用,同样是对付秋燥的法宝。“朝朝盐水,晚晚蜜汤”这句话,讲的就是秋季养生之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