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冬季夜晚取暖不当伤健康
发布时间: 2016-06-27

太和养老网讯:随着冬季的气温的逐渐降低,严寒的感觉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有感触,为了应对寒冷的来袭,我们在生活中会想出各种各样的保暖方法,特别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为了自己能睡一个温暖的觉了,大家普遍会大限度的提升室内的温度,可是,大家是否想过,我们虽然享受到了温暖,可是却为自己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空气不流通可引发鼻炎

 

对付冬季的寒流,人们最常用的办法便是门窗紧闭、足不出户,迫不得已出门时,则保暖内衣、毛衣毛裤、羽绒服、帽子、围巾、手套等一应俱全。“有的市民习惯晚上睡觉时开着空调,或者用被子蒙头,但是这些习惯都有隐患。”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孙振海介

绍说。

 

由于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佳,常常导致屋内空气污浊,“倘若还开着空调,病原体大量繁殖,并随空调气流的循环,很容易送到室内的每个角落。”孙振海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常常在冬季复发,原因之一便是因为在较为温暖的环境中,因空气不流通而拥有大量细

菌所致。

 

“前几天晚上睡觉开着空调,第二天喉咙就非常干,有种上火的感觉。”市民张云生(化名)一到冬天较冷的时候,由于家中的暖气温度不高,所以习惯开着空调睡觉。而温度经常可达到27℃以上。

 

“冬天本来就很干燥,如果再加上吹27度以上的空调,人体内的水分便极易走失,早上起来喉咙就会有上火的迹象。”孙振海介绍说,冬季空调取暖不仅要避免门窗紧闭,适时放进新鲜空气,而且在睡觉时也尽量选择一较为适宜的空调温度。“冬季夜晚的最佳室温是

18到20摄氏度,将空调设在20℃左右即可。”

 

还有部分市民在冬季晚上睡觉时有蒙头睡的习惯。“蒙头睡觉对健康也是有害无益的,一是压迫心脏等脏器,影响健康;二是蒙头睡导致被窝内二氧化碳等废气逐渐增加,影响正常的呼吸。”孙振海介绍说,冬季保暖过度,容易使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耐寒能力降

低,反倒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取暖用电热毯易睡出“肺炎”

 

“冬天很多市民习惯用电热毯和暖水袋来取暖,不过,一定要注意使用方法,否则很容易造成肺炎和烫伤。”漱玉平民大药房工作人员唐小保介绍说。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寒冷季节,老年性肺炎在冬季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全年的60%-70%。”唐小保介绍说,在冬季诱发老年性肺炎的一大因素便是温差,其中不少是因为睡电热毯所致。

 

“很多老年人因为患有关节疾病,因此沿袭以前农村睡热炕的习惯,晚上睡觉用电热毯。但是老年人的免疫功能较低,使用电热毯便会加大室内与室外的温差,很容易导致感冒,严重的便会发展成肺炎。”唐小保建议老年人,冬季暖腿暖腰尽量不要选择电热毯,以防得

不偿失。

 

与电热毯相类似的是暖水袋的使用。“但是对一些老年人或者儿童来说,经常会发生一些因为使用暖水袋而被烫伤的事故。”唐小保介绍说,由暖水袋所造成的烫伤主要是由50-6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在局部作用时间过长,热力慢慢渗透进软组织引起的。“尤其对一

些患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的老人,因其末梢循环障碍,神经功能受损,所以感觉较迟钝,对热和痛觉不敏感,以致热水袋烫伤了皮肤还未察觉。”唐小保提醒广大市民,倘若在使用暖水袋后发现有红肿、水泡等症状,则应及时就医,否则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后

果。

 

围巾捂嘴易吸入病菌

 

“冬季最好的保暖方式仍然是运动,不能因为天冷而偷懒,从长远看,多运动也可以增强抗病能力,可抵消因为室内、外温差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漱玉平民工作人员伊希玉介绍说,市民在冬季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也可选择室内健身场所如打乒乓

球、保龄球等。

 

除了必要而持之以恒的运动,适当的衣服和保暖方式也有讲究。“保暖可以先从头脚做起,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另外,头上有很多重要穴位,经常按摩头皮,加快血液循环,也能保持头部暖和。”伊希

玉介绍说,寒从脚下起,脚部一旦受寒,很容易引起感冒或腰腿痛等病症。脚部保暖要有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鞋子的尺码应稍大些,最好垫一双棉鞋垫,脚放在里面要有点空间。其次,鞋底应稍高些,这样可以起到与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 在穿衣方面,则尽量以宽松为主,

尽量避免太紧太厚。“穿得太多或者太紧,都会限制身体的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出汗。”伊希玉介绍说,市民选择围巾时,则尽量不要捂嘴,因为

围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尘、病菌,而且不是每天都清洗,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就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