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养生:警惕短寿的十大特征
发布时间: 2016-06-20

太和养老网讯:在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在,大家都希望能通过好的医疗手段和科学的养生方法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不过,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的寿命都和自己的性格以及生活中的活动倾向有着很大的关联,而经过调查发现,在生活中短寿的人群存在下面的十大特征。

 

孤僻

 

“性格孤僻,不与他人交往”,位列早亡特征第一位。研究显示,性格孤僻的人没有同伴倾诉,缺少社会支持,精神压力大,容易深陷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炎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发现,无论内心是否孤独,

只要没有社交就会增加老人死亡风险。相反,人际交往可带来好心情,能增寿。澳大利亚研究证实,社交广泛的人比缺少朋友的人平均多活10年。石川善树建议,性格孤僻的人应尝试走出自己的世界,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多结交

新朋友。

 

不善于微笑

 

相对西方人而言,东方人似乎比较严肃,不善于微笑。殊不知,微笑和人的寿命长短有关。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研究发现,爱笑的人平均寿命是79。9岁,比美国人均寿命多两岁,而不爱笑的人平均寿命只有72。9岁,比美国人均寿

命少5岁。这是因为爱笑的人更容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利于身心和谐。研究发现,笑能降低肾上腺素水平,缓解疲劳,降低血压。中国女医师协会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萍呼吁,别再吝啬微笑,一个自然流露的微

笑,能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当微笑渐渐变成习惯,烦心事也会远离你。

 

过于积极

 

过于积极的人往往喜欢竞争,愿意为取得成就努力奋斗,事事要求尽善尽美,但这类人容易早亡。石川善树解释说,过于积极的人往往过度透支身体,寿命较短。德国研究发现,过于积极的人更可能做出高危行为,比如抽烟、酗

酒、飙车等。另外,他们常抱有美好的设想,一旦现实与预期差距很大,就会产生悲观、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韩萍指出,这类人应找回一颗平常心,调整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做事尽力而为,不要把结果当成衡量成功的唯一

标准。不妨在接受任务时把挂在嘴边的“我必须”换成“我尽力”,状态会更平和。

 

学历低

 

石川善树称,一项专门针对学历高低与寿命的研究显示,低学历人群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相对更低,背负的生存压力更大,从而影响寿命。《英国医学委员会公共健康》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称,接受良好教育有助于平稳血压,

降低患心脏病、脑卒中的几率。韩萍表示,人在一生中都要积极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心应手。

 

肥胖朋友多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调查发现,如一个人体重增加7。7公斤,那么他朋友的体重也会增加2。3公斤。相反,一个体重超标的学生,如果交了一个体型较瘦的朋友,他日后瘦下来的可能性高达40%。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

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表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确会互相影响,常与拥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在一起,自身生活习惯也会变得更健康,反之亦然。

 

坐得久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久坐而死亡。卫计委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提醒,长期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最好每半小时到1小时就起来运动5~10分钟。可通过耸肩、掰手、握拳、转体、抬臂、伸腰等动

作缓解手腕酸痛、腰酸背痛等问题。

 

没有兴趣爱好

 

老人退休后,如无所事事,没生活目标,精神和身体状况会快速下滑。相比之下,退休后有追求的老人寿命更长。研究显示,没有兴趣爱好的老人和有2种兴趣爱好的老人相比,患认知障碍风险高6。3倍。韩萍建议,老人应培养多

种兴趣,比如写字、绘画、朗读、打拳、钓鱼、下棋等,愉悦身心。

 

品行不端正

 

美国调查显示,善恶会影响寿命长短。乐于助人者预期寿命显著延长,相反,心怀恶意者,死亡率比正常人高1。5~2倍。专家认为,人做善事后,会得到尊重、赞许等,心里产生愉悦感,利于降低压力激素水平,促进有益激素分

泌。韩萍建议,不妨多做善事,热心助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回馈”。

 

与邻居相处不好

 

英国研究发现,稳定平和的生活环境,比如社区氛围和谐、与邻居关系相处融洽等,能显著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进而延长寿命。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好邻居可使心脏病发病风险降低50%。韩萍建议,应和年龄相仿的邻里多

交流,多带孩子和邻里的孩子一起玩耍,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生活颓废

 

生活颓废的人往往内心迷茫、没有目标。加拿大研究发现,生活有目标的人更长寿,尤其是老人,更需要生活的方向感。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认真的人更长寿,这类人有合理的生活规划,并能付诸实施,往往生活更规律、

有节制,更容易保持定期锻炼、均衡饮食等良好生活方式。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