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季预防骨折是老人的保健重点?
发布时间: 2016-06-04

太和养老网讯:冬季为什么会成为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高峰期呢?为什么老人比年轻人更易发生骨折呢?专家指出这和老人自身的健康问题和冬季的气候都有关系,所以,预防发生意外,除了在生活出行中要注意防寒防跌倒外,在饮食和生活护理上也需要更加注意。

 

专家称有内外两方面因素,首先,冬季气候寒冷,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老人因为防寒而减少户外活动,从而导致紫外线照射不足,维生素D合成不足,肌肉缺乏锻炼,骨骼内血循环减少,骨骼的钙容易被析出,加重了骨质疏松进程,使得骨骼强度和刚度下降,稍有碰摔,即可产生骨折。

 

从外部环境方面说,冬季雨雪较多,道路积雪、结冰的日子较多,光滑的路面,臃肿的穿着,加上老年人各器官出现退行性变,器质性疾患增多,运动迟缓,反应迟钝,视听力减退,老年人最容易摔跤,从而导致骨折。

 

六旬老太晨练摔骨折

 

昨天上午8点多,68岁的黄英(化名)与老伴一同出门,在家附近的小公园锻炼。黄英被不平的土路绊了一下,摔倒在地上,左侧身体着地,疼得她都站不起身来。

 

回到家,黄英一直觉得不适,捂着左胳膊坐立不安。女儿连忙把她送到苏北医院急诊。拍片后,骨科医生发现,黄英肩关节脱位合并骨折。“患者需要进行复位,并进行吊带固定,此后的恢复期估计需要三个月左右。”

 

老人防骨折主要防骨质疏松

 

专家介绍,预防骨折最主要的还是防止骨质疏松,“人的骨量储备普遍在45岁之后就会逐渐减少,但减少的速度与饮食中钙的摄入、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生活习惯等都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男女都应补钙。”提及补钙,人们就会想起那些补钙保健品的广告。当然,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一些补钙保健品。不过,从长远地看,预防或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人应该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通过饮食补充必需的钙,如虾皮、豆制品、坚果、牛奶等,特别是牛奶,含钙量比较高,每天若坚持喝一杯牛奶,效果可能优于“突击补钙”。经常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冬季锻炼最好能与“日光浴”结合起来,如户外散步,接受阳光照射,促使身体内合成更多的维生素 D, 协助钙质吸收。老年人还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因为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都容易诱发骨质疏松症。

 

摔跤是老年人骨折的最直接的原因。老年人冬季在室内活动较多,所以首先必须考虑“室内防摔”: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使得老人减少穿衣,活动轻便;屋里陈设和东西的摆放,以不妨碍老人行走为原则;桌椅等家具应稳固,不能摇摆晃动;注意地板和鞋子的防滑,老年人最好不要穿拖鞋;楼梯、过道、卫生间的照明要充足,地面要保持干燥,防止积水、结冰;洗澡处和坐便器旁边要安装可供老人方便使用的把手。


养老院就上——【太和养老网】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