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上高血压心理变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16-04-20

太和养老网讯: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罹患此病后,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因人而异,且与疾病的轻重缓急密切相关。高血压病程漫长,病情复杂,患者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可以说,高血压病人的心态与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的演变及转归有密切关系。早中期高血压具有极大的可逆性,治疗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病人表现出的许多症状是功能性的,生理功能基本上都正常。

在这个时期,若病人能够正确对待,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饱满,乐观开朗,具有坚定的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消除一切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那么,高血压不仅不会继续恶化,而且有可能完全康复。相反,一旦得知自己患有高血压,即使处于早期,病情很轻,也总是忧心忡忡、提心吊胆、焦虑恐惧,惶惶不可终日,今天担心会得冠心病,明天又害怕中风,身心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植物神经功能也严重紊乱,持续增高的血压不仅降不下来,反而会不断上升,慢慢地就会引起血管壁的损坏和硬化,导致内脏器官实质性损害,造成严重的后果,最终担心和害怕的事情真的会变成现实。

【病案2】 张先生,72岁,离休干部。53岁那年体检时做心电图发现心动过速,测血压时发现血压偏高,医师遂诊断患者得了高血压,嘱其注意自己的身体,服用一些降压药把血压降下来,要不然会有患冠心病的危险。患者此前对高血压和冠心病所知甚少,此后便经常寻医问药,并找来一些相关书籍阅读,生吞活剥书中的内容,把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首先界定自己是一个病号角色,时常焦虑、恐惧、紧张不安,常诉说头晕、心悸、乏力,夜难成寐,影响工作,一天多次数自己的心率,而心率一直持续在每分钟100次以上,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措施,血压始终恢复不了正常。不良心态伴随着病人,致使病情继续发展。病人终于在离休后不到三个月出现中风,遂致瘫痪,言语功能丧失,迄今未愈。

【病案3】 刘先生,67岁,退休教师。13年前诊断为高血压。起初,患者也焦虑恐惧,情绪欠佳,但经医师及家人解释、疏导、安慰,心态即恢复正常,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战胜疾病的信心十足。在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的同时,非常注意心理的保健,情绪饱满,心情舒畅乐观,从不担心疾病预后,也不害怕冠心病或中风,生活起居井然有序。特别是退休后,经常与老年朋友一起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下棋、打太极拳、练书法、欣赏戏曲等,张驰得当。因此,十多年来,患者病情一直稳定,心功能代偿良好,极少住院治疗。

病案2和病案3说明了不同心态的病人其病情演变与转归完全不一样。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使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则促使疾病恶化。因此,罹患高血压的老年人的心理是否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对于疾病的康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