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核心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16-04-20

太和养老网讯:在生活中,当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退休回家,也是完成了一次角色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人生的历程并没有结束,我们只是充当了新的社会角色。因此,老年人在生活中不应该消极地对待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而应该始终坚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人生旅途的后半生有所追求,作一个老有所为的人。那么,什么样的心态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呢?

1.积极的人生观

退休后的老年人,如果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特点、力所能及的目标,继续努力,仍可成就大事。这样的例子国内外很多。我国古代就有80岁中状元的传说。在国外这样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国外一些专家作过调查,他们选择了16世纪以后的数百名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物,发现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6~67岁,而寿命最长的正是那些长期用脑的发明家和作家。日本的长寿专家也对老年人作过调查和分析,发现不同的职业影响人的寿命,寿命最长的是哲学家,其次是科学家、艺术家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肩负重任,胸怀宽广,不惧困难,不图名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其中起重要、核心作用的是积极的人生观,以及以此为目标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态度。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积极的人生观需有健全、饱满的情绪和适度的紧张。因为适度的紧张可增加大脑的兴奋过程,提高大脑生理功能,同时可以减少一fl,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的疾病。因此,老年人建立一个精神支柱是心理保健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抵御不良情绪的基础。它不仅有健心作用,而且可减少身体疾病。人有了积极的人生观,就有精神支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遭遇什么逆境,都会泰然处之。有了这种精神寄托,任何时候都会觉得过得充实,生活得有价值,就能战胜困难、战胜疾病,保持健康的身心。

2.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都知道,人到老年仍然要有一个精神支柱,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老年人怎样才能培养和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要坚持不懈地继续追求自己的事业。热爱事业是培养老年人积极人生态度和维持良好心态的重要前提。老年人虽然退休了,但他们的事业并没有结束。从事老年问题研究的专家提出了关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他们的社会作用也更加显著。1991年联合国第46届大会通过了社会发展委员会第32次会议提出的《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至关重要:“意识到科学研究已否定了老年无用的陈旧观念,深信在老年人人数和比例日益增大的世界中,必须提供机会,让自愿和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社会当前的各种活动并作出贡献。”老年人在几十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有些在自己专业上有创造性和特殊技能。老年人应珍惜这些宝贵财富,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贡献给人类。要根据个人的专长,确立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进行研究和探索,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争取为社会作出新的贡献,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用。

(2)热爱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老年人无论在顺境中还是逆境中都要热爱生活,保持性格开朗、胸怀坦荡、乐观进取,这样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并愿意为之努力奋斗。

(3)多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年人自我封闭不仅会影响性格,变得心胸狭窄、自暴自弃,甚至失去人生追求,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老年人应热爱新的集体,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与人为善,多发现别人的优点,互相学习。心中有了集体,在集体中人际关系融洽,才能树立起信心,这对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有利的。

(4)要坚持参加运动锻炼和其他的娱乐活动,以此来激发自己的生活情趣。大家知道,运动锻炼不只能帮助老年人强身健体,更会让老人们振奋精神,同时锻炼我们的意志,而对于其他的文娱活动,如下棋、书画等,都能在陶冶情操和培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有益的。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