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欲长寿 养心很重要
发布时间: 2016-04-20

太和养老网讯:传说某员外为其幼子庆贺满月,前往道贺的三位嘉宾,一个恭维说,孩子长得白白净净、胖胖乎乎,日后定会前途无量;第二个贺日,孩子长相非凡,日后定会荣华富贵,光宗耀祖;第三个则说,孩子渐渐长大,将来一定会死的。员外听到前两位的贺辞后,兴高采烈,眉飞色舞。当听到第三位的贺辞后,脸色铁青,气冲冲地拂袖而去。这样的故事也许是杜撰出来的,但第三位宾客所言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人,总是要衰老直至死亡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生理和心理的呵护来延缓衰老。

人活到60岁,就谓之老年。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了生命进程,经历婴幼儿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进而到老年期这样的发展进程。如果说这一生理发展规律的高峰期是在成年期、中年期,那么,到了老年,就是进入了老化期。这种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的生命发展过程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人的生命从高转往低处发展的衰老期却是可以延缓的。

老年人常说的高寿,指的是自然寿命,即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平均寿命值。人类寿命极限究竟应该是多少岁呢?尽管世界上存在各种不同的说法,但据许多科学家的观察、研究认为,人类寿命可以高达100~175岁之间,人的寿命长短会因个体的不同遗传因素、不同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以及个体不同的情绪性格特点而有所不同。就当前来说,遗传基因的影响作用是比较固定的,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改变,而人的情绪性格特征,即人的心理因素,却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我国传统医学早就指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导致内伤的重要因素。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同一事物刺激面前,情绪表现会有所不同。比如性格暴躁、心胸狭隘的人,其情绪变化的速度很快,哪怕是碰到不如意的小事情,都会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这种情绪经常出现,就将间接地或直接地影响他的寿命长短。现实生活中都有因为过怒、过忧、过喜而导致死亡的例子。如有一位离休老同志,因单位在春节发放慰问品时,工作人员错送给他后又取回而伤了他的心,他为此而愤怒暴毙。这正说明人的情绪性格特征影响寿命。河北省曾在90年代普查食道癌时发现,患者中有69%的人是个性暴躁和情绪不稳者。理论和现实都证明,不良情绪是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化的促活剂,而积极情绪则是防止癌症发生的重要心理因素。

现代社会中,威胁老年人寿命的几种主要疾病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冠心病。据天津医学院对老年人死因的一项调查,脑血管病占37.3%,恶性肿瘤占21.6%,冠心病占18.8%;三种死亡病因共占老年人死亡原因的77.7%。1990年323医院对西安军队离休干部的调查,以上三项疾病的死因所占比例为76.9%。1989年的一项调查,东北有一个城市的老干部因上述三种疾病而死亡的比例竞高达90.6%。这三种疾病大多不是因细菌或病原体的侵袭而引发的,而是因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导致的。 ’

目前,我国老年人在追求健康长寿时,较多地重视生理方面的健康,如依赖药物、滋补品等,往往忽略了心理这一影响老年康寿的重要因素。个中原因,当然和老年人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有关,总认为病了就只有去找医生拿药吃,殊不知有许多关乎生命的疾病在心理问题上。另一方面是人的身体上出现某种疾病时,能明显地感觉到病的症状和体征,像感冒了会咳嗽、发烧,而心理产生了毛病,往往不能在症状和体征上察觉到。如老年人因思虑过度、心情沮丧、焦虑不安时,会引起头痛、失眠、心悸等现象,这时,他们只会想到去看医生,吃治头疼、失眠的药。但是,这种心因性疾病不是简单地对症吃药就能治好,而是通过心理咨询的途径,进行心理调适,消除思虑和沮丧的心态,头痛和失眠的症状就会很快消除。

由于近20年来,老年人逐步懂得了心理因素对人的寿命所起的影响作用,以及物质生活改善的原因,使我国人均寿命发生很大变化。世界上的百岁寿星越来越多,在我国也是不断增多。综观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除了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外,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是重要的因素。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