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怎样打盹为最好?
发布时间: 2016-04-18

太和养老网讯:人们的睡眠,在医学生理上可包括非眼快动睡眠和眼快动睡眠两个阶段。非眼快动睡眠是指刚睡着时的深睡,它能使大脑得到休息,而身体的肌肉却不太松弛。这时,打呼噜的人会发出呼噜声。相反,眼快动睡眠时,大脑活动很活跃,眼球在动,并且往往在黎明前做梦,它可使肌肉松弛下来,让身体得到休息。午睡一般是非眼快动睡眠,而上午的打盹大多是眼快动睡眠。

打盹的时问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

晚上睡眠前的8个小时内打盹,对解除睡眠不足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这样会使睡眠的结构发生变化,且减少了夜间深睡时间。反之,在睡眠前8个小时外打盹或午睡,则不会妨碍晚上的睡眠,并可弥补在此之前蓄积起来的睡眠不足。

据研究,打盹10~15分钟,人进入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状态,这样的打盹效果最好。打盹的时间如果长达一小时以上,就会陷入深睡状态,反而会使大脑昏昏沉沉、浑身酸软;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立刻开始工作,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