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常“丢三落四” 是否脑子有病?
发布时间: 2016-04-12

太和养老网讯:日常生活中常看到一些老人四处寻找刚放下的物品。有一位老人把钱借给邻居,第二天竟想不起来究竟是准借了他的钱,于是常被人们认为是“老糊涂”,甚至认为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实际上,遗忘现象即使在年轻人中间也会经常发生。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与人初次见面,一边寒暄,一边相互交换名片,回转身却又忘了那人的尊姓大名。这不能说你脑子出了毛病。倒是证实了记忆基本规律中说的“形象记忆只能维持极短暂的时间”这句话的道理所在。

学习是通过高级神经系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而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知识经验的过程。记忆是指在获得新的行为习惯或知识经验后在大脑储存一定时期的能力,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重要功能之一。知识和信息不断产生,人类的学习活动也就永无止境。学习知识后必须进行记忆,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不断地积累。第一次学习时只是初级记忆(形象记忆和一级记忆),如不进行复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很快就被遗忘。经过反复的复习和运用,就能达到高级记忆,所学的知识可能几年不被遗忘,甚至永久不被遗忘。记忆的过程是与脑内的物质代谢,尤其是与脑内蛋白质的合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持久性的记忆更与新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及传递突触的增多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数目逐渐减少,脑细胞内与记忆有关的蛋白质合成的量与合成的速度明显下降,使老年人的学习过程明显延长,记忆力下降。随着增龄,脑内已经合成的蛋白质逐渐减少,使那些不常“复习”的知识逐渐遗忘。脑细胞的大量萎缩变性,甚至可发生严重的记忆障碍。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记忆能力的确在衰退,达到高级记忆的学习过程明显延长,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出现的“丢三落四”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脑的许多老年性病理变化过程明显影响老年人的记忆能力。脑内神经递质的合成障碍、神经细胞的变性、脑细胞内物质代谢过程的异常,常使老人明显丧失记忆力。老年痴呆症患者“六亲不认”,想不起上顿饭吃的是什么,出门后想不起回家的道而迷路走失等,对于老年痴呆症者来说已习以为常。当然,老年痴呆症患者不仅存在记忆障碍,而且还存在其它脑功能异常,如演算能力、推理能力、言语叙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无法克服的功能障碍。

令人感到棘手的是.老年人脑功能的生理性衰退和某些病理性变化,两者并无明显的界限或区别标准,生理性的功能衰退常和病理性变化混杂在一起,而病理性变化更加重了生理性衰退:仅仅是记忆能力方面的减退,未必都要与疾病相联系,老年人近期记忆能力变差就被扣上脑子有病的帽子,显然是谁也无法接受的。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