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青光眼到底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 2016-04-11

太和养老网讯:青光眼是眼球内压力增高合并视功能障碍的一种比较严重的眼病,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常见原因之一。青光眼分为几种类型,但对老年人来说,多属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所谓闭角型,是指由于前房角的闭塞,阻断了房水的出路而使眼压升高。这种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见于50—70岁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远视眼者更容易得此病。

老年青光眼可以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但常常一眼先发病,双眼同时发作者较少见。发病的原因有局部和全身因素。眼局部因素主要是患者眼球较小,晶状体相对较大,前房较浅,中年以后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变厚,瞳孔阻滞,虹膜移位,前房角逐渐闭塞,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升高,而致闭角型青光眼。全身因素多为情绪过度波动、用目力过度、疲劳过度,以及气候剧烈变化或在暗室内停留时间过长等,均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有的学者认为,闭角型青光眼与遗传有关,理由是本病发病与前房深度有肯定的关系,而前房深度是由遗传决定的。因此,家族中若有此病患者,其他成员更应注意检查。另外,本病的发作与季节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冬季的发病率比夏季高,可能与冬季光线较差而使瞳孔放大有关。

这种病的病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前驱期:不少患者在发作之前,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所以也叫做临床前期或发作前期。一部分病人可先有多次“小发作”,例如出现一般性的眼胀、视物模糊等,尤其是看灯光时周围有红绿圈,这是因为眼压升高后,眼内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角膜上皮水肿,从而改变了角膜折光,因而当病人看灯光时可见其周围有彩色环与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相似,故医学上称为“虹视”。虹视是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特殊的自觉症状。但是,正常人在雾中看小而亮的路灯时也会出现虹视,这是因为空气中水分较多,与雨后天晴出现的彩虹一样,没有临床意义,不是得了青光眼,不必多虑。在前驱期出现的自觉症状,往往休息后即可消失,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如果这时引起重视,及早检查确诊,及时手术治疗,可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眼科去检查一下。

2.急性发作期:此时起病急,房角大部或全部关闭,眼压突然升高。表现突然发生剧烈眼胀,同侧头痛,视力下降,严重者视力可降到只有光感的程度。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烧、寒颤等全身症状。这时到医院检查,可见眼部充血,角膜水肿、混浊,像呵了气的手表玻璃一样,前房变浅,瞳孔放大,用光照射也不能缩小。眼压明显升高,多在50毫米汞柱(6.67千帕)以上亡正常眼压为土7—20毫米汞柱(2.27—2.67千帕)),高者可达80毫米汞柱(10.7千帕)。一般来说,急性发作期比较容易确诊,但有时因眼部较红,被误诊为急性结膜炎而延误治疗。甚至被误诊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而滴用阿托品眼药水,使病情恶化,以致失明。也有的因出现恶心、呕吐、发烧、寒颤等现象被诊为急性胃肠炎,若误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会促使病情恶化。所以,一旦出现急性发作的症状,应找眼科医生诊治,切不可自行滥用药物。急性发作后,大多数病人症状部分缓解而进入慢性期,有些病人则症状完全缓解而进人间歇期,少数病人急性发作症状严重,眼压极高,又未能及时控制,可于数日内失明。

3.间歇期:青光眼急性发作后,经药物治疗或自然缓解,眼压可以降至正常,自觉症状与体征逐渐消失,眼无充血,角膜恢复透明,视力也部分或全部恢复,病情得到暂时性缓解。但是,此期若不及时手术治疗,随时都有再次急性发作的可能,不可麻痹大意。

4.慢性期:是由急性发作期症状没有全部缓解迁延而来,急性发作期的症状皆存在,只是程度较轻,但视力可进一步减退,晚期可出现视野和眼底损害,最后完全失明而进入绝对期。

5.绝对期:为本病的晚期,持久的高眼压最终导致失明。此期在治疗上只能解除患者眼胀的痛苦,而不大可能挽救视力。

由上述可知,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眼病,应引起高度警惕,凡中年以上出现眼胀、头痛、虹视、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尤其是有家族病史者,必须尽快到医院检查,

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在急性发作期,必须在l一2天内把眼压降下来,一般用缩瞳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及高渗药物等,中药可用清肝泻火类药物,如生大黄、黄连、龙胆草、车前子、五味子、姜半夏、羌活、防风,水煎服,每日一剂。眼压下降后则应争取早日手术治疗。对于青光眼可疑者,除了按医嘱定期复查外,一定要忌烟、酒和浓茶,也不要大量饮水和其他饮料,更不要过久地阅读和长时间地在暗室里工作。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