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 中老年防中风别大意
发布时间: 2016-02-13

中风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每年11~12月,都会出现一个中风发病高峰,而且中风多发生在气温骤降的72小时之内。所以,中老年人,特别是平时患有高血压、肥胖症,又有吸烟嗜好的患者,要及时防寒、服药,预防中风发生。

中风发作后家属要掌握应急措施

中风一般发病急,常使病人及家属措手不及。下面介绍几种中风病人发病的应对措施。

病人发病时,若处于清醒状态,抢救者不要惊慌失措,以防病人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出血更多;若病人已处于昏迷状态,应减少搬动,尤其不要动头,应把病人的头部转向一侧,并垫得稍高。让患者保持安静的平卧位置,应注意保持病人呼吸道的通畅,以免使呼吸道堵塞,危及生命。在家庭急救的同时,应尽快打电话与医院联系。

中风后要严防第二次中风

有关医学资料显示,得过一次脑中风的患者复发脑中风的概率要比没有发生过的人高一倍;在得过脑中风的患者当中,1/3的人终生不会再发生脑中风,余下的2/3会再次发病。复发之后的病情绝对会比前次严重得多。所以有过一次脑中风的患者,一定要在生活方式上特别注意,预防脑中风复发。

二次脑中风发作时,由于发生部位不同而显现的征兆不同,一般情况下脑中风会有11种症状,家属应该立即拨打“120”,以最快的方式将患者送至医院抢救。这11种症状是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引起警惕。

专家为中风患者开出了8大健康处方:冬季起居与太阳同步,早睡迟起;头颈锻炼要谨慎,因为一旦颈部动脉硬化严重并伴有硬化斑块脱落,就会阻碍大脑血管供血,造成缺血性脑中风;有饮酒史的病人发病率高,应积极戒酒;冠心病患者更要注意稳定情绪;不要将家务劳动集中在一段时间之内,因为身体疲劳时抵抗力降低;70%的慢性病都和肥胖直接相关,合理膳食、减轻体重会降低脑中风二次发作的概率;脑中风和高血压的关系密切,患者一旦检查出高血压,要坚持服用降压药、减少盐的摄入和控制体重,这样可以减少脑中风复发;假日生活规律改变,更要注意按时服药,否则会引发脑中风。

预防中风防止四大误区

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脑动脉硬化病人,由于脑动脉管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黏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

误区二:小中风无关紧要。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

误区三:瘦人不会发生中风。有些人以为瘦人不会中风,于是拼命减肥。其实,科研工作者做过相关试验,得出结论:瘦人也会中风,只不过比胖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

误区四:中老年人才易发生中风。虽然90%的中风都是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身上,但毕竟还有10%的中风病人不是中老年人。事实上,近年来中风有年轻化的趋势。

预防中风饮食确实有原则

补钾:钾担负着维持人体细胞内渗透压、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等作用,钾还参与心肌收缩、舒张,参与人体能量代谢,缺钾的人容易发生中风。马铃薯含钾丰富,有报道称,每天吃一个马铃薯,就可以使中风危险下降60%。黄豆、青豆、黑豆、红小豆、绿豆等含钾也很高,宜常吃。

补镁:钙能促进心肌收缩,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而镁则能对抗钙的作用,维持脑细胞内外钙的平衡,从而保护大脑。一旦钙与镁的比例失衡,容易引发中风。常吃玉米、西红柿、海带等食品,可以补充丰富的镁,有助于预防中风的发生。

补维生素:预防中风,维生素C和维生素E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吃蔬菜、水果、玉米油等大有好处。

降脂:高血脂造成动脉硬化,血管堵塞,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经常吃降血脂的食物,如洋葱、海带、卷心菜、深海鱼油等,适当饮醋、饮茶大有益处。

降压:高血压也是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是更危险的因素。因此,降低血压,保持血压平稳非常重要。可以多吃点芹菜、橄榄油、萝卜等。

降低血液黏稠度:血管里的血液黏稠度增高,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出现血栓,引发中风。因此,降低血液黏稠度是防治中风的重要内容。为此,可以多吃点黑木耳、韭菜、生菜等。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