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应如何调养?
发布时间: 2016-02-13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要保证身体健康,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因此,注意秋季养生十分重要。我国盛行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变化有序,人体生物钟的运转跟环境变化相适应。但是,在季节转换之时,生物钟易出现“磨损”,以至会有“晚点”现象。

秋季养生调养

为改变季节转换时带来的不适,应注意如下几点:

1. 起居调养 夏秋之交,气温从湿热多雨转向日渐凉爽,所以晚上要盖好被子,老人更应撤下各种凉席,防止着凉。由于昼变短,夜渐长,应改为早睡早起,以改善大脑的疲劳。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2. 饮食摄养要注意补充水分,除多饮水外,还应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如青菜、梨、桃、葡萄、香蕉等,少吃柑桔类的温热食物,以免“上火”。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吃一些带酸味、甘润的果蔬。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

3. 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

4. 预防工作 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

 


太和智慧养老管理软件系统助力您的养老管理
热线联系:18610556298(微信同号) 廖先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