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状体黑质变性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纹状体黑质变性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般于老年前期(25~68岁,平均52岁)发病,散发性,隐袭发病,缓慢逐渐进展,以帕金森综合征为首发症状,在此背景上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患者逐渐出现运动减少,运动不能(akinesia),强直,肢体和躯干屈曲,表情呆板,姿势异常和步态变化,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翻身困难等,约2/3患者在病程中可观察到震颤,但震颤并不显著,且75%~100%患者锥体外系症状表现为非对称的,一般发病较早,并且对左旋多巴治疗无反应或反应极小,推测是由于携带多巴胺受体的纹状体神经元减少造成的,Gonzalez等的研究认为与SND患者壳核多巴胺D2受体明显减少有关,也有对左旋多巴疗效显著者,此类患者更易误诊为帕金森病,但病后症状进展较帕金森病快。

在锥体外系受损的基础上可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或者先于帕金森综合征症状出现,但多较晚且轻,表现为平衡不稳,共济失调等。

也可联合出现OPCA症状,另外有一半的患者有Shy-Drager综合征表现,许多患者有尿便控制障碍,可能是由于骶部Onuf’s核神经元变性所致,也可有锥体束征的表现,由于黑质纹状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呈现皮质下痴呆及神经心理障碍,但痴呆不常见,有的病例有巴宾斯基征,轻度肌萎缩,上视麻痹,病程呈进行性,一般为3~8年,平均死亡年龄57岁。

诊断标准如下:

1.散发性成年潜隐起病的帕金森综合征,对左旋多巴治疗效果不佳。

2.具有明显自主神经功能不全综合征。

3.出现小脑征。

4.出现锥体束征。

以上4项中,1必备,2,3两项具备一项即可,4作为参考。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