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布时间: 2022-11-19

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左束支阻滞极少见于健康人,大多数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男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为3个月~83岁,平均年龄为(56.7±3.2)岁,据国内报告三组137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的病因,冠心病占45.3%,高血压病占19.7%,心肌病占8.7%,心肌炎占3.6%,肺心病占5.2%,风心病占5.8%,先天性心脏病占0.7%,主动脉病变(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占1.5%,其他(如白塞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炎等)占9.4%,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伴有心脏扩大者占72.5%,伴左心室扩大者占41.9%,左右心室均扩大者占2.6%,心房扩大者占8.1%:伴有心力衰竭者占51.6%,心脏扩大不伴有心力衰竭者占20.9%,其他病因尚有Lev病,Lengere病,心脏创伤,心内直视手术以及高血钾和奎尼丁,普鲁卡因胺,胺碘酮,大剂量利多卡因等的毒性作用,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左心室肥厚缺血,左心室扩张牵拉使左束支损伤或断裂可导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理意义相似,只是病变较轻,左束支受损较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远较并发其他分支阻滞为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束支阻滞的发生率仅为0.9%,较右束支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在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束支阻滞中,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也仅占9.5%,左束支阻滞几乎全部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者(而大多在心肌梗死前已经存在),但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较右束支阻滞少。

(二)发病机制

左束支的主干很短,两组纤维从希氏束一经分出后即在左侧室间隔内膜下呈扇面形展开,到达左心室各部内膜下分为浦肯野纤维,所以左束支发生阻滞常提示受损范围较广,这是由于左束支粗短,分支早,其主干前部及后部分别接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后降支的供血,受损机会较少,病变比较广泛时才能使其全部受损,故一旦发生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则多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左束支阻滞的发生不一定是左束支传导系统完全断裂,可因暂时的心肌缺血或炎症,水肿使传导纤维不应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减慢,从而发生左束支阻滞,可呈时隐时现,可恢复正常,也可呈永久性阻滞,当左束支的不应期延长,传导速度明显慢于右束支时,便可出现左束支阻滞。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