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社会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童年社会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选择性缄默临床表现 在某种或多种特定的社交场合长时间拒绝说话,沉默不语;而在另一场合说话正常或接近正常,其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常,症状可持续达1个月以上,但不包括入学,入托的第1个月,患儿的缄默并非语言功能发育障碍,并应排除广泛性发育障碍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临床表现

(1)患儿在社交关系中表现出过度的抑郁,过分警惕,明显的矛盾反应(如患儿对养育者同时出现亲近,冷淡,回避和违抗),或缺乏情感反应,退缩,情绪紊乱,对自己或他人的痛苦表现出攻击反应,或恐惧性过度警觉。

(2)有时在与正常成年人交往过程中,有一定的社交应答和反应能力。

(3)患儿在大多数场合表现出上述症状,社交关系明显障碍,多起病于5岁以前,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在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后可做出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诊断。

3.对立违抗性障碍临床表现 对立违抗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消极,敌意,对立和违抗行为,与成人争吵,发脾气,骂人,对周围人抱怨和不满,往往因为自己的失误或过错而埋怨他人,故意对抗或拒绝成人对他(她)的要求,出现报复行为,以上行为多数发生在家庭环境中,违抗的对象多为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当然也可发生在学校中,违抗老师和同龄人,可以伴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表现为自尊心下降,情绪不稳定,年龄再大一些会出现物质滥用,吸烟,喝酒等,少数患者成年后发展为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症状常发生于10岁以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一般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症状。

4.儿童和青少年电脑成瘾者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使用电脑的次数越来越多,可以从中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不用时就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抑郁,易激惹,情绪烦躁;实际使用电脑时间比要打算使用电脑的时间要长;曾企图停止或减少使用电脑次数,但未成功;在与电脑有关的活动中耗时过多;为了达到应用电脑的目的,可以减少重要的社交,工作和娱乐活动;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仍然不能放弃使用电脑,从人格上讲,电脑成瘾者多具有显示个人优势的人格特点,不管在电脑技术方面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想显示自己。

鉴别诊断

1.选择性缄默症

本障碍的主要特征是讲话有明显的选择性,且受情绪制约,在特定场合(如学校或陌生人面前)沉默不语,而在其他环境中言谈自如,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也正常,缄默时,常伴有焦虑,退缩,违抗等情绪,诊断需注意上述症状至少已持续1个月(不包括初入学的第1个月),并需排除言语技能发育障碍,广泛发育障碍,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2.儿童反应性依恋障碍

本障碍是一种以长期的社交关系障碍为特征的儿童精神障碍,患儿长期表现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如过度抑制,过分警惕,或明显的矛盾反应(如对养育者的安抚同时出现亲近,冷淡,回避和违抗),或缺乏情感反应,退缩,情绪紊乱,对自己或他人的痛苦却表现攻击反应或恐惧性过度警觉,与同伴交往很差,常有自伤,伤人,忧愁和苦闷,有些病例生长发育停止,在与正常成年人交往过程中,有时有一定的社交应答和反应能力,起病于5岁左右,诊断应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

3.CCMD-3的相关讨论

许多正常儿童有不安全感,表现为选择性依恋双亲的一方,但不应与反应性依恋障碍混淆,鉴别关键在于本障碍的特征是异乎寻常的不安全感,表现为正常儿童一般不会出现的明显矛盾性社会反应,这种异常反应扩展到各种不同的社会处境中,并不单纯局限于患儿与抚养人之间,并且对安慰爱抚不起反应,伴有淡漠,痛苦或恐惧等情感障碍,患儿的反应性依恋障碍在离别与重逢时更为明显,可能会向人走来时回避目光接触,在被抱着时极力注视别处,对抚养者可以有亲近,回避和拒绝爱抚的矛盾反应,情绪障碍可以表现为明显的苦恼,缺乏情感反应及表现退缩反应(如在地上缩成一团),或对自身或他人的痛苦出现攻击反应,某些患儿有爱抚不起作用的恐惧和过分警觉,但多数对同伴间的交往有兴趣,遗憾的是苦恼的负性情绪反应妨碍了其社会活动,反应性依恋障碍的发生几乎总是与严重的儿童教养不良有关,这可以是心理虐待或忽视(如刻薄地惩罚,对孩子的意见总不理睬或父母明显愚笨),或者身体虐待或忽视(如长期不注意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反复故意的伤害或不提供足够的营养),依恋障碍如伴有身体成长受阻和损害,应并列诊断。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