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联合变性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亚急性联合变性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男女均可累及,一般中年后起病(40~60岁),病情逐渐加重,主要是脊髓后索,皮质脊髓束和周围神经损害的表现,也可有视神经损害,可有精神症状和脑部症状,但较少。

最常首先出现的症状为全身乏力和对称性肢体远端的麻刺,烧灼,发冷等感觉异常,尤以下肢为甚,感觉异常可向上伸展到躯干,在胸腹部产生束带状感觉,脊髓侧索变性时出现两下肢无力或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锥体束征阳性,后索变性时,下肢震动觉和位置觉等深感觉减退,因深感觉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下肢共济失调,肢体动作笨拙,步态不稳,容易跌倒,闭目或在黑暗行走时更为明显,肌张力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晚期有括约肌症状,周围神经变性时,产生手套或袜子样分布的浅感觉减退或消失,腓肠肌压痛和肢端无力等,临床体征的轻重程度根据病变对周围神经,后索及锥体束影响的相对严重度而定。

脑神经中除了视神经病变所表现的暗点,视力减退或失明外,一般不受影响,约5%患者有视神经损害。

少数患者出现猜疑,妄想,躁狂,后期有嗜睡,谵妄,痴呆,Korsakoff综合征,或严重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忧郁等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有胃酸缺乏,一部分患者有轻度或严重的贫血,偶尔周围血象正常,但骨髓中有恶性贫血的表现,可有轻微的舌炎,心慌,头昏,双下肢乏力和轻度水肿,有胃肠道疾病伴发时,有食欲减退,便秘或腹泻等。

早期进行治疗者,神经症状大多恢复,肢体瘫痪已逾两年以上者疗效较差。

根据中年发病,亚急性或慢性病程,有典型脊髓后索损害的症状和体征伴有精神症状,智能减退,周围神经及视神经损害,血清维生素B12水平低,胃吸收不良及贫血的改变,结合Schilling试验及其他辅助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疾病早期,尤其是神经症状早于贫血出现时,诊断有一定困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