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小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多发生于出生后1个月左右,约90%以上见于单纯母乳喂养儿,如合并腹泻,使用广谱抗生素,肝胆疾病和长期禁食患儿则更易发生。

1.起病急骤 病情严重,多见于生后4~8周的母乳喂养儿。

2.颅内出血 大多首发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硬膜下,硬膜外出血为多见,脑室,脑实质出血少见,临床上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常及颅内高压的表现,表现为烦躁不安,高声尖叫,频繁呕吐,反复抽搐,严重的患儿可出现昏迷,呼吸不规则,严重时形成脑疝,体检发现前囟饱满,颅缝增宽,Moro反射,觅食反射消失。

3.严重的出血倾向 可见皮肤紫癜,黏膜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常有呕血,便血。

4.贫血 同时可有出血性贫血。

5.实验室检查 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1.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的喂养情况及辅食添加情况,多见于单纯母乳喂养儿,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未接受过维生素K预防,或有迁延性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史。

2.临床特点 起病急骤,以自发性出血或穿刺部位出血不止为主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主要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出血时间正常;予维生素K治疗效果良好,数小时或24h后出血倾向明显好转。

迟发性新生儿出血症,大多首发表现为颅内出血,突然起病,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贫血发展迅速而严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