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吸收不良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小儿糖吸收不良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双糖酶缺乏的病儿可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而无临床症状,因糖吸收不良引起临床症状者,称糖耐受不良,各种糖耐受不良常表现为相似的临床症状,其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

1.未被吸收的糖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引起渗透性腹泻。

2.糖部分从粪便中丢失,部分在回肠远段及结肠内经细菌发酵产生有机酸及CO2,H2及甲烷等气体,这些气体部分被吸收后,可由呼气中被排出。

因此病儿,尤其婴幼儿,在进食含有不耐受糖的食物后,多表现为水样便腹泻(称糖原性腹泻),粪便含泡沫,具有酸臭味,酸性粪便刺激皮肤易致婴儿臀红,严重者发生糜烂,腹泻严重常引起脱水酸中毒等电解质紊乱,病程迁延可致营养不良,有的病儿脱水纠正后,常有觅食异常饥饿的表现,禁食或饮食中去除不耐受糖后,腹泻等症状即可迅速改善,是本病的特点之一,较大儿童临床症状往往较轻,可仅表现为腹胀,排气增多,腹部不适,肠绞痛或肠鸣音亢进。

1.1969年ESPGAN的诊断标准 1969年欧洲儿童胃肠及营养协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 ESPGAN)制定的诊断标准,糖吸收不良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引起原发性糖吸收不良的疾病有先天性乳糖吸收不良,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等;而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刷状缘损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肠炎,慢性腹泻病,蛋白-热量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病,小肠手术后等,均可引起继发性糖吸收不良。

2.糖耐受不良 糖吸收不良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者,称为糖耐受不良(sugar intolerance),其临床表现为患儿进食乳类食品后出现渗透性腹泻,为水样便,粪脂不增加,粪便酸臭,有泡沫,常有腹部不适,腹胀,排气增多的表现,严重者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一旦停食乳类食品或除去不耐受的糖类,腹泻症状可迅速缓解,此为本病的特点之一。

3.糖吸收不良的实验室检查

(1)粪便pH常<5.5,提示糖吸收不良。

(2)粪便还原糖测定:如≥0.005提示糖吸收不良。

(3)糖-呼气试验:摄入试验糖后,呼气氢升高或呼气14CO2降低表示对该试验糖吸收不良。

(4)小肠黏膜活检双糖酶活力测定:糖吸收不良者,一种或数种双糖酶活性降低。

(5)乳糖耐量试验:乳糖酶缺乏者血糖曲线低平,并出现乳糖不耐受表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