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脂质蛋白沉积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本病临床上分为两型,原发型又称非光感型,继发型则是光感型。

1.原发型(非光感型) 本型发生于婴儿,轻微的皮肤炎症损伤即可形成瘢痕,婴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可发生声音嘶哑,成为婴儿期的主要症状,咽部,舌和唇黏膜可见黄白色的浸润斑,质地较硬,另外在软腭,扁桃体弓,悬雍垂和舌下等处均可见广泛的黄色浸润斑,表面不规则,扁桃体覆盖一层白色硬斑,喉受累常较严重,会厌和声带可见结节,舌增大,触之较硬呈“木头样”,致使活动范围受限而不能伸出唇外,甚至可能引起吞咽困难,当浸润压迫腮腺导管时,可引起复发性腮腺肿胀及疼痛,偶尔阴道黏膜和阴唇也会受累。

皮肤改变在幼年期逐渐突出,面部发生黄棕色小结节,头皮受累出现脱发,发生在上下睑缘或眼睑的皮疹表现为念珠状丘疹或眼睑增厚伴睫毛脱落,位于肘部,膝部的皮损表现类似黄瘤,如皮肤发生外伤,外伤处皮肤逐渐出现浸润,颜色变暗呈棕色,表面明显角化呈疣状,发生在手背等处很像寻常疣。

本病常伴牙齿异常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颅内因类脂蛋白沉积而致癫痫或精神症状,发生钙化可在颅部X线片上发现钙化灶。

2.继发型(光感型) 本型实质上就是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对光线敏感,因此出现以暴露部位炎症及继发性改变为主的皮肤变化,详见卟啉病节。

根据婴儿期发病,有声音嘶哑,舌僵硬和增厚,皮肤黄瘤样损害等一般诊断不难,病理检查对确诊有帮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