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过劳死”职场人别当“拼命三郎”
发布时间: 2022-11-19

“过劳死”病例呈上升势 职场人别当“拼命三郎”

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李辉

近日北京民警姜子军连续工作40小时,猝死在办公室,年仅34岁。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姜子军的猝死可以称作“过劳死”或是“劳累死”。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正式将此病症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

从目前送到我们医院抢救的病人来看,“过劳死”的病人呈上升趋势,而且以知识分子、精神劳动强度和压力过大者居多。“过劳死”在许多发达国家被称为职业病,与长期超时工作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通常发生在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从事企业、警务、艺术、医疗、IT、新闻、科研等行业的人群中。主要原因就是中青年人经受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再加上部分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极易“过劳死”。

“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过劳死”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远离疲劳,避免“过劳死”,个人要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坚持锻炼,2.心情舒畅,3.合理饮食,4.适度休息,不提倡“拼命三郎”,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5.定期体检。

各个单位要重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保障劳动者的合理休息权,调剂紧张的工作节奏,鼓励职工每年休假,坚持每年一度的体检工作。

相关部门应从制度设置、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通过完善法律或者专门立法,来防范“过劳死”,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延伸阅读

25岁白领过度加班致死引发争议

是谁累死了60万中国人?

“过劳死”27个危险信号

劳逸两相宜 远离"过劳死"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