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为何阴魂不散?
发布时间: 2022-11-19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主任、卫生部部长陈竺日前指出,2009年以来,一些地方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案件都是使用了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性质非常恶劣(2月1日新华社)。

 陈竺部长暴露出的新闻和强硬的言辞不由得使人不寒而栗。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人们至今尚记忆犹新,甚至与三鹿相关的人和事至今尚未处理终结,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向善良的人们杀了个回马枪,的确令人们感到震惊。它惹怒了陈部长,更刺伤了全国民众的心。

我们无需向更多的人讲述三聚氰胺对人体,特别是对婴幼儿造成的危害,因为2008 年那场全国上上下下围剿三聚氰胺奶制品的生死搏斗,妇孺皆知。也无需再回顾那场战斗的全过程,因为这样会刺痛全国人民的心。

 尽管如此,人们不禁还是要问,三聚氰胺为什么会卷土重来?三聚氰胺为什么会老缠着我们不放?

陈竺部长的讲话入木三分,一语道破天机:“在整顿高压态势下,仍有个别企业和个人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于不顾,利欲熏心、顶风作案。”但是陈部长并没有进一步追究这些企业之所以敢于“顶风作案”的深层原因,也可能是如果追究下去,连他们也难逃追责。

 2008 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能被作为原料,重新流入市场,这无疑是执法者的失职和不作为。《食品安全召回规定》第三十一条说:“应当销毁的食品,应当及时予以销毁”;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市级以上质监部门对召回食品的后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由此可见,在那场查处三聚氰胺的所谓 “地毯式清查”中,有些执法部门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是没有认真尽职尽责,不折不扣的执法。这样就致使一些本该销毁的问题奶粉被企业 “保护”了起来。也正是执法者的敷衍了事,才纵容了一些企业胆大妄为.

显而易见,在一系列三聚氰胺重新作恶的事件中,执法部门应该承担重要责任。他们不仅应该向全国人们道歉,更应该与那些违法企业一起受到应有的处罚。陈竺部长的“通报”,令一些省份已经闻风而动,诸如广州市工商局已经要求全市对涉嫌含有三聚氰胺原料的乳及乳制品全部下架封存……当然,这只是开始,二次查处结果如何?民众拭目以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