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发布时间: 2022-11-19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等因素而不同,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不增和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消失,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临床上一般分消瘦型(marasmus),水肿型(kwashiorkor)和混合型(marasmickwashiorkor)3型,根据营养缺乏的程度分轻,中,重3度;根据发病过程又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1.消瘦型 由于能量严重不足所致,其特点为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燥松弛及失去弹性和光泽,消瘦严重者呈“皮包骨头”样(skin and bones)。

头发枯黄稀疏,容易脱落,双颊凹陷呈猴腮状,患者体弱无力,萎靡不振,脉搏细缓,血压,体温偏低,内脏器官萎缩,淋巴结易触及,小儿明显瘦小,烦躁不安,对冷敏感,严重者伴有腹泻,呕吐,并可导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常是死亡的原因。

2.水肿型 由于严重蛋白质缺乏所致,以全身水肿为其特点,水肿先见于下肢,足背,渐及全身,患者体软无力,表情淡漠,食欲减退,常伴腹泻,肝脾肿大,有腹水,水肿型严重者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肺水肿,败血症,胃肠道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常是致死的原因。

3.混合型 绝大多数患者因蛋白质和能量同时缺乏,故临床表现为上述二型之混合。

由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类型不同,对于轻,中度和慢性的营养不良,诊断比较困难,故需综合进行诊断。

1.病史 根据膳食情况,了解食物摄入不足史及影响机体消化吸收的疾病史。

2.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儿童身高,体重略低于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消化功能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重度营养不良者外形消瘦,拒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常伴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及各种并发症如口角炎,角膜软化,紫癜等,最后进入到全身水肿及抑制状态。

(2)体征:

①体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体重减轻,Gomez等曾提示:Ⅰ度营养不良的体重是标准体重的75%~90%,Ⅱ度营养不良为标准体重的60%~75%,Ⅲ度营养不良<60%,具有诊断意义。

②身高:儿童时期身高呈直线上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者上升连续减慢,一般与本地区平均身高比较为中下或下,才有诊断价值,中下即身高X±2S~X±S,下指身高X±2S以下,但要注意综合分析,因为身高正常也可以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反之矮小者也非都是营养不良。

体重/身高比值:

A.适用于学岭前儿童的评价标准:

肥胖>22.0;优良22~19;正常19~15;清瘦15~13;营养不良13~10;消耗性疾病<10。

B.适用学龄后各年龄的评价标准:

过度肥胖>156;肥胖156~140;中等140~109;瘦弱109~92;过度瘦弱<92。

③三头肌皮脂厚度:标准值为男12.5mm,女16.5mm,评价时换算成相当于正常标准的百分率。

④肢体周围长度:上臂中部肌围长度的测量。

上臂肌围长度(cm)=上臂围(cm)

正常标准值为男25.3cm,女23.2cm,评价方法也是计算相当于正常标准值的百分率(%):正常值>90%,轻度营养不良80%~90%,中度营养不良60%~80%,重度营养不良<6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