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好还是西药好?为什么好多疑难杂症都是中药治好的?爱问知识人
发布时间: 2022-11-19

jinpuopuo
[学弟]您好!
我将网上您关心的一些观点综合汇编如下,医改的不成功包含了对国医国药的不信任,李时珍的中草药是食物,也就是常说的“药食同源”食用安全嘛,化肥多了病(污染多了)也多了,摆出问题来提供讨论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一)
20世纪西医的第一成就是什么?
诊断手段是西医的第一大成就。
20世纪西医的成就主要是靠光、机、电、化学、生物学等技术手段取得的,在医学观念上,仍然停留于19世纪的原子论和机械论上。
对人体内在的整体性、变化性还一无所知,对于解决复杂疾病无能为力。相反,在缺乏光、机、电、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的古代,由于在人体哲学上持整体的、变化的观念,中医能够解释病因和病理,并发展出相应的治疗手段和药物,能够治疗复杂疾病。
中西医在人体哲学上的认识是不同的。
举例 小肠镜是实际上是一架带光源的微型摄像机,把小肠内的情况拍摄下来,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接收器上,再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是医学的进步吗?还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大医院最先进的诊断设备,如CT、彩色B超、核磁共振等,全都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
当然,光机电技术不仅应用于诊断,还应用于治疗。治疗癌症的人并不需要懂得癌症的发病原因,只要能找到某种杀死癌细胞的技术就行了。
发明X光、CT、肠镜、胃镜的人,不一定懂得人体的复杂结构性,只把人体看成一架由无数零部件构成的机器。用X光照射人体,就像海关用超声波探测箱里的走私货物一样就是了。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二)
20世纪西医的第二成就是什么?
外科手术是西医的第二大成就。
外科对于人体的骨胳、肌肉、神经、血管和各种器官的细微是清楚的,停留在19世纪尸体解剖学的观念,即把人体看成是一架静止的、结构复杂的机器,对于人体内部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则完全缺乏了解。
例如 有的人由于长期心情忧郁而导致胃溃疡甚至胃癌,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刻打开人体,外科技术都不能够发现这种联系。
外科医生只能看到人体某一时刻的状态,由于人体被打开,人体内部的各种状态就会发生重要变化。
人体是一条奇妙的不停运动的河流,外科医生从不踏入这条河流。
外科技术的进步实际上只能解决骨折等瞬间性、局部性的疾病。
对于器质性病变(比如心脏搭桥,比如肾脏移植)。不了解病变的发生、发展机理,中断甚至逆转这一进程。
为什么要开刀呢?开刀并不能消除导致器质性病变的原因。这部分胃切除了,可能下一部分的胃又出现问题了。这个肾换了,另一个肾又坏了。如果有药物可以使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就没有必要开刀,去化疗、放疗了。
究竟是只能靠开刀算医学,还是能够诊断病因、病理,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功能的中医算医学。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三)
20世纪西医的第三成就是什么?
抗生素是西医的第三大成就。
通过肠镜、胃镜、CT、核磁共振,诊断出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例如 结肠部分发现了一处炎症。
中医认为炎症只是一个结果,是人体内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失衡的结果。只要调节好平衡(即调节好阴阳、寒热、虚实等平衡),炎症自然就消失了。问题表现在结肠,但原因可能在脾胃。这是对病情因果关系的一种整体论观点。
西医的原子论观点,结肠发炎肯定是由于某种细菌引起的,只要找到能够专门杀死这种细菌的某种抗生素,炎症就会消失(西医在20世纪发明了无数种抗生素、消炎药的化学合成药物)。
评论 西医至今就没有找到治疗结肠炎的特定抗生素。靠一些广谱抗生素,服药时好了,药一停又犯。借一步说,就算找到了某种特效抗生素,还会产生副作用。
人体内部是50―75兆个细菌的生态俱乐部,抗生素杀死某种致病细菌的同时,也会杀死起正常作用的其他细菌,破坏人体内部的各种微妙的转换和合成机制,产生广泛的副作用。更加麻烦的问题是,细菌与抗生素之间还会“博弈”。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四)
为什么用小白鼠做动物实验?
在小白鼠身上做动物实验。因人和小白鼠都是由细胞构成。能够杀死小白鼠身上的细菌,就能够杀死人身上的细菌。
如果找不到某种特定的化学药物呢?病人就只好等待最新实验成果了。
事实上,有很多人知道棉铃虫和杀虫剂。一些棉铃虫被杀死了,另一些具有抗杀虫剂能力的棉铃虫生存下来,继续繁衍,还需要研制新的杀虫剂。同样,一些致病细菌被抗生素杀死了,另一些具有耐药性的细菌又产生了,需要研制新的抗生素。实际上是化学的进步。
化学的进步还表现在化验技术上,通过对人的各种体液如尿、血液、唾液等的化验分析,统计出人体的正常值和异常值。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五)
从中西医的优劣长短看治癌?
如果西医宣布一个人的死刑,那就是科学在宣布一个人的死刑,其实是西医在宣布自己的无能,是西医在宣布自己的人体哲学的错误。
西方医学体系在错误的人体哲学支配下,正在从错误走向更深的错误,其具体表现就是从细胞生物学(产生抗生素理念)走向基因生物学(寻找犯罪基因、疾病基因),从基因生物学走向分子生物学,从分子生物学走向原子生物学。这是西方医学的原子论思维的继续。如果病因不能在细胞层被找到,就到基因层去找;如果基因层找不到,就到蛋白质层次去找。这样,可能根本上颠倒了疾病的因果关系。
医学院的学生都把分子生物学当作未来医学的至高点,很可能离单细胞生命越近,而离人体越远。人体就是细胞决定整体,基因决定整体,直至分子决定整体,原子决定整体。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六)
为什么原子论、机械论的人体哲学是幼稚呢?是因为机械化了。
幼稚的原子论、机械论的人体哲学,居然能统治全世界的医学界。
西医把自己宣布为唯一的科学,扼杀其他各种整体论、运动论的人体哲学指导下的传统医学,特别是扼杀中医。
如果在西医治疗下病人死了,这是病人该死;如果在中医治疗下病人死了,这是医疗事故。
如果在西医治疗下病人好了,这是西医的科学性、必然性的结果;如果在中医的治疗下病人好了,这是偶然的、无科学根据的、不可重复的奇迹。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七)
SARS传染病的启示是什么?
2003年的SARS疫情在广州爆发时,广州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非常明显。到2003年5月中旬,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治疗50余名病人,无一例死亡,平均退烧时间3天,且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而钟南山院士所在的西医型医院治疗的117名病人,有10人死亡;其中有71名病人接受中医介入治疗,仅一例死亡。也就是说,在人称“抗击非典第一功臣”的钟南山领导下的医院里,接受纯西医治疗的46名病人中,有9人死亡。
在接受中医治疗的病人没有后遗症,而接受西医治疗的病人则大量出现肺部纤维化和股骨头坏死症。治疗费用对比也极其明显。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西医治疗调集了亚洲地区各国的呼吸机,每台呼吸机用完后就被焚烧销毁,仅此一项每人花费即达上万元。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八)
为什么西方医学界与自然科学的变化相隔绝呢?
从事系统论、控制论工作的大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大意) 西医处于幼年时期,再有四五百年才能进入系统论,再发展四五百年才能到中医的整体论。
西医承认的只是原子论、机械论的科学,是牛顿力学时代的科学。西方思想界和医学界便沉迷在牛顿力学中。牛顿力学只适合一个确定的、可逆的、机械的、可分割可孤立(原子论)的宏观物理世界。
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事实上很快就超越了牛顿力学世界。热力学、化学、生物进化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现打破了这个确定的、可逆的世界,带给我们一个高度复杂的、不可逆的、偶然性的世界。但是西方医学界完全与自然科学的变化相隔绝,停留在牛顿力学时代。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九)
什么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
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只能是“中医为主,西医为辅”。中医可以防微杜渐,将绝大部分病情消灭在萌芽或成长状态,到病情发展到完全不可逆转的阶段,再用西医的“暴力革命”。至于何种病情为完全不可逆转,则需要取决于中医的治疗水平。肺癌晚期仍然可以逆转(肺癌早期和中期是可以逆转的)。
分子生物学的医学博士可以对一个病人任意处置。病人被治死了,他们却是科学的化身,可以不负任何责任,他们可以责怪病人不是他们的典型病人。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十)
祖国中医学早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吗?
从考古发掘的甲骨文上记载的疾病和医药卫生活动可以得知,祖国医学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存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学经历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和历史社会沿革,和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
中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同各种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历代医家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历史唯物认识观,发扬“医者仁术”和“]在抱”的救死扶伤精神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医疗卫生体系中,以其实践有效性和极佳重复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医学是世界上唯一有着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其至今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它植根于中华文化,强调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去认识事物现象本质。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十一)
“中医不科学”是莫须有的罪名。
“科学”的英文“Science”,原意为“知识”、“学问”。乾嘉年间传入中国,我国学者根据《礼记.大学》中“格物而后致知”(意即通过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将Science译为“格致”、“格知”。明治维新时,日本学界认为Science是指“分科的学问”,故译为“科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中医、西医,能看好病就是好医。
中医是看病的学问,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和自然顽强抗争的斗争史。自东汉以来,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大规模瘟疫,始终是中医无数次的拯救人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人们的卫生保健事业做贡献。中医治不好病,就根本无法延续到现在。中医药“防治乙脑”、“流脑”、“甲肝”以及SARS等传染病仍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十二)
“实践”证明中医是“真理”!
“不是中医学不行,是学中医的人不行”。道出了当今中医艰难处境的原因。中医的阵地失守,西医就必然占据上风。(这里并非在强调中西医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用西医学的理论指导中医是“废医存药”的观点,即认为中医无医理,按照西医理论指导中医治疗和中药应用,西医理论在指导中医用药的思路上是完全走不通的。
汉末名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 “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十三)
为什么中医药学是可重复性的医学?
中医药学是经过无数临床人体实践检验的可重复性的医学。中医药学的存在证明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
中医治病重视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心理影响以及个体差异等,各种相关因素与人类疾病的相互关系。在养生时提出“顺应四时”、“道法自然”,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天地四时相应”;在辨证中提出“整体观念”、“审证求因”,根据“四诊合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辩证”、“气血津液辨证”等多角度,交叉立体辨证方法,以求辨证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和结合;治疗中讲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急治其本,缓治其标”、“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理论,总结出“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以及“虚则补之”、“劳则温之”、“寒则热之”等等具体的临床指导原则。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十四)
为什么中药理论是科学的?
在中草药学方面,无论从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性味归经”等一系列中药理论的形成,以及“君臣佐使”、“十八反”、“十九畏”等方剂和药物配伍禁忌的理论原则的完善,还是对中草药的“种植采集”、“加工炮制”等都归纳总结出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药学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以其系统的理论源流、独特的临床疗效和民族的文化气息,巍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中医药学拯救苍黎于无数灾疫之中;她协助人类战胜一个又一个病魔,为人类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西医优劣长短分析(十五)
“灵丹妙药”《安宫牛黄丸》
2002年5月,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遭遇车祸,脑部严重受伤,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刘海若后来苏醒并逐步康复,被称为医学界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产生除了因为抢救及时之外,还要归功于一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是古代宫廷秘药,三大温病名方之一,有三大功能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芳香(辟秽)开窍。它的功效在中医药界享有盛誉。
《清开灵注射液》
19世纪60年代末,河北安国药厂总药剂师刘虎权就提出过这个设想。真正让这个设想变成现实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的曹春林教授,那时他在安国药厂工作。19世纪70年代,他带着这个设想回到北京,凭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论证,终于实现了突破。
曹春林发现把《安宫牛黄丸》提取、分离成两部分,把溶于水的部分单列出来,增加金银花、板蓝根、胆酸等强效抗病毒、退热、提高免疫力的成分制成的注射液,不仅保持了《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更增加了其临床适应症。同时,由于更新了处方、剂型,降低了成本,使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这种注射液就是清开灵注射液。
广州白云山明兴制药有限公司(原广州明兴制药厂)作为研制合作方之一,最早生产《清开灵注射液》并成功研制出清开灵口服液、胶囊、颗粒等剂型,成为全国惟一拥有清开灵四个剂型的企业。
2003年“非典”肆虐时,清开灵显示了专业抗病毒、清热毒的功效。在雷州的流感事件中,清开灵的疗效再一次得到有力验证。正是由于对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等具有很好的疗效,清开灵已经成为人们居家旅行的必备药品。
阅后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方法 金婆婆或E-mail jinpuopuo@vip.sina.com
回答 2005-09-2902 27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