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痛经合并乳腺增生时应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 2022-11-19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原发性痛经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初潮不久后即出现痛经,有时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也可能由于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缺血而引起痛经。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流出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有的在月经期,内膜呈片状脱落,排出前子宫强烈收缩引起疼痛,排出后症状减轻,称膜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能在生育后缓解。

  继发性痛经 多见于生育后及中年妇女,因盆腔炎症、肿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内膜异位症系子宫内膜组织生长于子宫腔以外,如子宫肌层、卵巢或盆腔内其它部位,同样有周期性改变及出血,月经期间因血不能外流而引起疼痛,并因与周围邻近组织器官粘连,而使痛经逐渐加重,内诊可发现子宫增大较硬,活动较差,或在子宫直肠陷窝内扪及硬的不规则结节或包块,触痛明显。

乳腺增生中医称之为&ldquo 乳癖&rdquo 。其临床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内生有肿块,平时轻微作痛或不痛,一般在月经将来潮时有肿块增大并作痛或加重,多发生在20~40岁之间的妇女。从临床观察来看,约有1/3以上的痛经病人伴有乳腺增生病,和痛经的关系较为密切。本病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但绝大多数系气滞血瘀和痰湿互结所致。在月经将要来潮时,相火内动,气火上升,冲激癖块,所以乳房内肿块出现增大并作痛;经行之后,气火有外泄之机,故乳房内肿块就有所缩小,疼痛亦渐减轻或不痛。

对于痛经伴有乳腺增生者,两种病证要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治疗须以辨证为立法遣药之先导,多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一般说来,乳腺增生病的病机多为气滞血瘀和痰湿互结,所以在立法方面当然离不了疏解行气以化瘀,温化痰湿以消块。宗此旨我们在临床上运用自拟&ldquo 蠲痛消癖汤&rdquo 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蠲痛消癖汤由以下药物组成 元参、夏枯草、牡蛎各30克,清半夏、橘核、昆布各15克,海藻12克,三棱、莪术、柴胡各6克。水煎服,于月经后第8天开始服药,每日1剂,连续服6~8剂。

对证见经行或前或后,经量多少不一,经前心烦易怒,癖块胀痛明显等有肝郁气滞表现者,可用蠲痛消癖汤与柴胡疏肝散合用;以经行错后,或前后不定,量多,色暗有块,平时带下量多,四肢困倦沉重等脾胃气虚,运化失常,痰湿互结为患者,宜同时合用苍附导痰丸;对经行错后,量少色淡质稀,腰膝酸软等偏于肝肾亏损者,宜合用调肝汤并酌加菟丝子、仙灵脾、仙茅等补益肝肾之品。

痛经伴有乳癖者,部分病例会影响受孕,应考虑有否器质性病变,诸如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等,对于如此病例,治应调冲任,理气血为主,只要经脉通调,乳癖渐消以后则可随之受孕结胎。还有个别痛经合并乳腺增生的病人,会有转向恶变的可能,应有足够重视,尤其是位于乳房外上象限,经久不消的肿块,更需高度重视。

在治疗痛经合并乳癖时,煎药后所剩药渣可用布袋包裹,趁热烫熨乳房有癖块处,能明显提高疗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