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26例
发布时间: 2022-11-19
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骨科(襄樊441021) 许建湘 赵 谦  我院2001年下半年开始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各种胫腓骨骨折2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22~50岁。骨折类型与部位 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16例,长斜形骨折6例,多段粉碎性骨折4例。上段骨折5例,中下段骨折14例,下段骨折7例。手术采用开放性复位21例,闭合性复位5例。2 手术方法 采用开放或闭合复位顺行插入法。患者麻醉成功后仰卧位,患肢屈髋40°、屈膝100°左右,然后在髌韧带内侧做一长约3cm纵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在胫骨平台前缘、胫骨中轴线稍偏内侧处,将开孔锥钻入髓腔,再拔除开孔锥,插入导针入髓腔,通过骨折部位时,切开或闭合复位,固定骨折部位,进入远端测量其长度,随导针插入扩髓器扩髓(亦可根据术前X线片的测量,选择直径小的交锁髓内钉,如aap凹槽交锁胫骨髓内钉,无需扩髓,但极个别髓腔小于7mm直径者须进行扩髓)。扩髓后选择与直径相应长度的交锁钉,用专用配套器械顺行打入髓内钉,通过骨折端并行解剖复位进入远端,锁定远端锁钉,静力加压,然后锁定近端锁钉。3 手术时机与术后处理 所有手术均在骨折后3~10d内进行。术后应用抗生素5~7d,患肢制动一般无需加用外固定,术后5d即开始被动活动膝、踝关节。拆线后患肢可扶拐行走,部分负重,5周内逐步达到完全负重。若骨折不稳定,则需在6周时间里逐步增加部分负重。X线片检查,骨折端有大量骨痂时可达到完全负重。4 治疗结果 26例病人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9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8个月内骨折全部一期愈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讨 论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选择,如手法复位外固定、外固定支架、钢板内固定、普通髓内钉等。但临床实践中发现,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时间长,致踝膝关节直者较为多见[1] 外固定支架治疗对伴发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有独特疗效,但这种固定需经常调整,临床上因调整不当或不及时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者也不少见 钢板内固定治疗对骨膜及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常导致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临床应用并不十分满意[2] 普通髓内钉对胫骨中段骨折治疗有较好疗效,但在术中为了取得坚强的内固定,常需扩大胫骨干髓腔,容易使髓内血循环受到破坏,危及在皮质骨内侧1?2~3?4的血液供应,并使骨折部位的整个皮质骨缺血,影响骨折愈合,并且其应用也仅限于相对稳定的骨折。运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其手术创伤小,内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负重活动,并发症少,而且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各型、各部位的胫骨骨折,甚至à型开放性骨折及骨缺损也可获得良好疗效[3]。但是交锁髓内钉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操作较为复杂,有时需X线机辅助锁定远端锁钉 并且与其它内固定器械相比,所需费用也较高。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还需注意,严重骨质疏松或感染性骨折患者禁用,少年儿童患者禁用,以免影响骨骺生长。参考文献1 刘植珊.实用骨科学.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706~7082 王亦聪,孟继懋,郭子恒.骨与关节损伤.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6~7053 马元璋.临床骨内固定学.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1999∶452~453陕西医学杂志2003年12月第32卷第12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