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术近日广西比武壮医迎来发展春天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一根点燃的麻绳按在穴位上能治疗肩周炎,在额头切一个小口放血能治疗高血压……在7月20日举行的第七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大会上,神奇的各民族特色医术让人大开眼界。代表民族医药精华的藏医、蒙医、维医、壮医等专家会聚南宁,共同探讨民族医药的发展问题。

  各路“神医”展绝活

  一根麻绳,一盏酒精灯,广西壮医黄瑾明示范的药线点灸治疗只需要这两样简单的材料。“扁担穴”是广西壮医理论中特有的穴位,位置在挑扁担的人肩膀的受力点上。只见黄瑾明将浸过药汁的麻绳在酒精灯上一晃,麻绳燃起一个小火点,他用拇指迅速将火点按在肩周炎患者的“扁担穴”上。反复几次治疗后,患者就感觉肩部的酸痛减轻了不少。通过按压不同的穴位,药线点灸治疗还能治疗畏寒、发热、疼痛、麻木等症状。

  来自内蒙古的蒙医在一位高血压患者身上示范的放血疗法则更惊心动魄。蒙医认为高血压患者血热充于头部,在额头的浅表静脉适当放血能起到治疗作用。在现场通过用止血带结扎,患者额头上的一根血管明显鼓了起来,蒙医用小刀在血管上轻轻地切了一道小口,血液立即呈抛物线状喷出来。喷出的血用一个白色的陶瓷碗接住,只听见蒙医说 “看――血质稀薄,颜色偏黄,说明是病血。”据介绍,蒙医放血疗法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应和自然,认为放血的最好时候是在春天,最佳的时辰则在每天的正午。现在,放血疗法已被国家定为民族医药的示范诊疗项目。

  在台上示范的这些绝技,曾让台下不少参会者受益。参会者小刘初中时右眼长了麦粒肿,听说要治疗只能动手术,他觉得很可怕。后来,小刘的母亲找到一位壮医专家,为他实施了药线点灸治疗。专家只是帮他在右眼的几个穴位上点药治疗,没有吃药,几天后麦粒肿就消失了。他感叹,传统民族医药确实神奇。

  外省壮大民族医药有高招

  看完神奇的特色诊疗展示,不少代表陷入沉思,为何这些历史悠久的民族智慧结晶难以发展壮大?据统计,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已整理出传统医药资料的就有30多个民族,藏医、蒙医、维医、傣医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民族医药只被看作西医的“补充”,是一种“非常规”的医学。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民族医药如何发展成了各省代表的共同话题。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中蒙医处处长于连云说,2001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条例》正式出台,这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把蒙医药的发展方向和政策方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政府还在财政补偿上对蒙医院做到全额拨款,让从业人员有更宽松的环境开展研究。几年下来,蒙医已经形成了规范的诊疗行为,并有了蒙医院的建设标准。

  贵州省则根据本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避免与其他医药大省在市场上正面冲突,在产品定位上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传统民族药方,大打“民族药”牌,做到以奇制胜,政府每年还投入两亿元用于民族医药的研发。现在,贵州省的民族医药在年产量、剂型、生产厂家和销售收入上都位居全国第一。

  壮医频传“利好”消息

  广西的壮医药也是民族医药中的一颗明星,目诊、药线点灸、刺血等疗法独具特色,对治疗痧、瘴、盅、毒、风湿病、痛症、骨伤、慢性病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然而,壮医却也同样面临缺乏人才、经费和市场的发展困境。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书记钟鸣说,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群众对壮医的信任度和了解度明显不足。壮医要发展下去,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宽松的政策环境二者缺一不可。

  从2005年开始,广西中医学院成立壮医药学院,开始招收壮医方向的本科生。今年,国家又批准了广西开展壮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千年壮医终于有了合法身份。当天的会议上还公布了两个壮医药的“利好”消息 《广西壮医药条例》有望在今年颁布实施,壮医药即将被写入广西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区卫生厅也在加快将壮医、瑶医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程。另外,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也已经启动了壮药标准的制定工作。

  广西壮医院副院长韦英才说,今年壮医获得了执业医师考试资格,这对从事壮医药的人来说是个巨大的鼓舞。在资格考试前的培训班上,第一班就来了300多人,现在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1200人。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好壮医了,壮医发展的春天就要来了。

(责任编辑 姚娟)[我来说两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