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医
发布时间: 2022-11-19
土医即民间医。有人之初,既有生老病死,在长期的生死抗争中,人类摸索出可缓解生老病死的方法。最早从事此类工作的叫巫医。巫医的手段相当原始,但里面也开始有医药针砭的雏形,后来医学渐进,医理萌生。有了专操此业的医生,又演变出阴阳五行,辨症施治一套经典理论,这固然是医学的进步。凡是不合乎经典的一概拒之门外,也使许多民间的或有巫以来的方法,不能不登入大雅之堂,渐次失传。医者言必黄老,诊必摸脉。弄的医术玄之又玄。医生都有点自大狂,不知天外有天。洋医一露面,就像洋枪洋炮非大刀土炮所能比一样,使自大狂们,黯然失色。倒是植根于民间的土医有时还真能大放异彩。< < 三异笔谈> > 有一则故事,说的就是民间土医的奇效 乾隆年间,有山东日照人,在云南做官。其弟得了足肿病,多方投医,不见效果。而且“肿由股而腹,而腰,循至胸膈间,众皆惶惑。”有一老者进言 此间有专医肿胀者,甚验。何不试之?急忙把土医请来。只见来人 面目黧黑,上衣破旧不堪,头戴竹帽,脚踏草鞋,进得门来,长揖而不敢坐。家人请其诊脉,答道 “不用,偶治此病,三世矣.疗之易耳。”请他开方,又答道 “不用,我自己带药。”病家还以为来人怕秘方泄漏,百般劝说 “无妨,写出就烧掉,我们都是翰林世家,不会用你的方药行医,夺你的饭碗。”劝说良久,来人才嗫嗫嚅嚅的说 “我不识字,我说你们记罢。”于是,张口说了三味药 一、上天龙。二、千头参。三、着地鞭。病家茫然撂笔,问在座的当地人,没人能说出一二,更不知为何物。医者还在嗫嚅 “我说不用么。”是啊,说了就等于没说。医者随手拿出一小包药末,大概也就二钱左右。吩咐道 “黄昏后,以米饮调之,药性颇烈,腹中作跋扈状,勿畏也。”果然,服后腹痛大作,到清晨则跳掷不可忍,再过一顿饭的功夫,大呼拿马桶来,洞然一泻,而肿已顿退矣。中午时分,土医来视,十分得意的说 “怎样,俗病固不足烦文治。”病家仍心有余悸,问道 “我听说,逐水者多速效,再发恐不可救,奈何?”回答说 “固也。”又拿出一钱多的药末,说 “十日再肿服此。”另划出数分药末 “又十日再肿,服此。从此不复作矣。”果然如其所言。至今遍询诸货药人,亦从未有知其药名者。逐水治肿并不算奇,但是三剂而愈,就是奇了。土医治疗如此凶险病症,而又如此镇定自若,恍若神算,真是令人叫绝。还有更神的,说 有一常熟人蒋某,到云南广通视察,待了一个月,得了怪病 鸡胸龟背,人瘦的脊肋突出,腰都直不起来。半月后来署,博硕肥臀,非囊状矣。问之,曰 “有土人教以寻七年老鸭,出药末之,缚胸前一夜而胸平,越数日得一鸭,缚诸背亦如之。乃霍然耳。考其药,则均不知何草也。此种记载,文献诸多。可信与否,有待考证。写到此,就当闲聊,一乐而已。不过民间有宝,则是毋庸执疑的。赵本山,范伟就是民间的至宝。若没有文艺的开放,诸如此等无缘读书,更不是科班的他们,现在可能就是一介憔悴农夫吧,主流的发展常常把进不了主流的珍宝淹没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