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鼻出血)
发布时间: 2022-11-19

鼻出血继发于局部感染如鼻前庭炎,鼻炎及鼻窦炎;全身性感染如猩红热,疟疾伤寒;鼻粘膜干燥;外伤(如用指挖鼻和鼻骨折);动脉硬化高血压;鼻窦或鼻咽部肿瘤;鼻中隔穿孔和有出血趋向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肝病,遗传性凝血病和Rendu-Osler-Weber综合征(遗传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参见第134节).

大多数的鼻出血来自鼻中隔前下方的血管丛(Kieelbach区).捏住两侧鼻翼5~10分钟可以止血.如无效则必须找到出血点.用浸有0.25%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和局部麻醉药如2%利多卡因的卷棉拭子压迫,可以暂时止血.电灼或用涂药器的头端浸有75%硝酸银液涂拭出血部位,可控制出血而并不过深地灼伤粘膜.

对于由出血倾向性病变引起的鼻衄,要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加压止血而又尽可能地不损伤出血点.烧灼法无用,因烧灼后边缘可重新开始出血.如可能应注意确定和治疗出血性疾病.

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出血点常位于下鼻道的后方并难于控制.需要结扎颌内动脉及其分支或填塞后鼻腔以止血.通过上颌窦径路,在手术显微镜下找到动脉并用银夹结扎.填塞鼻腔后部可用10cm见方的凡士林纱条折叠并卷成很紧的塞子,用两股粗丝线缝于其上.将一股丝线的一端系于从鼻衄一侧经鼻腔从口咽部引出的导管一端,然后将导管仍从鼻腔拉出,这样,由丝线系住的塞子可被填塞在软腭后方的鼻咽部.另一股丝线留于软腭部用作日后将塞子从鼻咽部经口拉出(也可用带气囊的Foley导管代替,将留置于鼻咽部的气囊充气以阻塞后鼻孔).鼻腔,特别是下鼻道的后部被塞子塞紧,第一根丝线紧扎于放在前鼻孔处纱布卷,以保证有效的后鼻孔填塞.填塞后4天,给以抗生素以防止鼻窦炎和中耳炎.最好是根据对局部细菌及其抗药情况的了解选择抗生素.后鼻孔填塞会降低动脉氧分压,因而填塞期间需要吸氧.

Rendu-Osler-Weber综合征的多发性严重出血可由粘膜内动静脉性动脉瘤所引起,造成严重和持久的贫血,且用铁剂治疗也不容易纠正.移植中厚皮片(中隔皮肤整形术)可减少出血的发作,使贫血得以纠正.

严重鼻衄常由肝病引起.患者常吞进大量血液,必须尽快灌肠和用泻剂以排除;应服用不吸收的抗生素(如新霉素1g口服,每天1次)以防止肠道内血液的分解和氨的吸收.

根据血红蛋白水平,生命体征及中央静脉压力决定是否需要输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