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2022-11-19
您正在浏览的“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论文”来源于网络或期刊,由完全论文网收集,属于“临床医学论文”栏目,版权归其作者张庆芝 刀红英 游 所有。大家可以参考学习,但不可以盗用抄袭!
  疾病发生与气候异常有关系,傣医把一年特殊的气候分为三个季节,称为&ldquo 腊鲁档三&rdquo ,即腊鲁脑(冷季),为公历的11~2月;腊鲁黄(热季),为公历的3~6月;腊鲁芬(雨季),为公历的7~10月。在冷、热季节的交季时期、雨季时期,肠道传染病如肠炎、腹泻、痢疾等病的发病率较高。为了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傣族民间常用具有清热消炎、收敛止涩、止血的植物药进行治疗。现介绍几种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傣药的性状鉴别。
  
  1 三丫苦
  
  傣语称&ldquo 楠晚&rdquo ,来源于芸香科植物三丫苦[Evodiallepta(Spreng)Merr,]。功用消食化积,收敛止泻,治疗急慢性腹泻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以茎枝及根入药。茎枝呈圆柱形,直径0.5cm~1.5cm,表面灰棕色或灰绿色,有细纵皱纹;嫩枝呈方柱形,表面灰绿色或绿褐色。质硬而脆,易折断。三出复叶对生,叶柄长4cm~6.5cm,小叶片呈矩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而成一短柄,全缘或不规则浅波状,有腺点,叶两面光滑无毛。气微,味苦。
  
  2 番石榴
  
  傣语称&ldquo 麻贵香拉&rdquo ,来源于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Psidi-umguajavaL)。功用收敛止泻,用于急慢性肠炎、痢疾。以叶、树皮和果实入药,果实呈球形、梨状卵圆形,顶端有宿存的花萼及残存花柱,成熟后变为淡黄色或浅红色,表面稍粗糙坚硬,果肉坚硬,浅棕色,5室,有多数种子密集镶嵌于内;种子灰褐色,大如绿豆,呈不规则扁圆形或三角形。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叶片呈矩圆形、圆形、卵圆形、倒卵形,少数呈披针形,长5cm~13cm,宽3cm~6cm。先端圆或短尖,少数长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微反曲。上表面灰绿色至淡棕黄色,光滑或残留白色短柔毛(幼叶密被短柔毛),不满黑褐色细小腺点;下表面暗绿色至绿褐色,密被白色短柔毛。羽状叶脉12对~17对,于近边缘处相连,叶脉于上表面微凹人,于上表面隆起。叶柄长2cm~7mm。体轻,革质或厚革质,质脆易碎。嫩茎扁四棱形,密被白色短柔毛。气清香,味微酸面涩。
  
  3 大叶千斤拔
  
  傣语称&ldquo 嘎三比龙&rdquo ,来源于豆科植物大叶千斤拔[Flem-ingiamacrophylla(Wall,)Merr,]。功用消食化积,收敛止泻,治疗急慢性腹泻腹痛,不思饮食,消化不良。以根入药。根较粗壮,多有分枝,根头部常呈结节状膨大,残留的茎基较粗。表面深红棕色,有稍突起的横长皮孔及细皱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横切面皮部棕红色,木部宽广,淡黄白色或淡红色,有细微的放射状纹理。气香,味微甘、涩。
  
  4 鳢肠
  
  傣语称&ldquo 皇旧&rdquo ,来源于菊科植物鳢肠[Ecliptaprostrate(L)L]。功用涩肠止泻,解痉止痛。以全草入药。全草被白色茸毛。茎圆柱形,有纵棱,长可达50cm,直径0.2cm~0.5cm。表面墨绿色或绿褐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的髓。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卷曲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墨绿色,全缘或具细小锯齿状,叶两面均被白色短毛。头状花序,直径0.4cm~1cm,花梗及苞片上均被毛。瘦果椭圆形而扁,棕色。气微,味微咸。
  
  5 马齿苋
  
  傣语称&ldquo 帕拨凉&rdquo ,来源于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功用除风止痛,止痢,治疗腹痛下痢。以全草人药。全草皱缩卷曲,常缠绕成团。茎细长圆柱形,直径0.1cm~0.2cm。表面黄褐色,有明显纵沟。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黄白色。叶对生或互生,易破碎,暗绿色或深绿色,完整者展开后呈倒卵形,线段钝平或微缺,全缘。花小,3朵~5朵生于枝端,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内含多数细小种子。气微,味微酸。

如果您觉得这篇关于鉴别,常用,传染病,治疗,表面,绿的原创的论文《傣医治疗肠道传染病常用药材的性状鉴别》写得不错,请收藏本文,并复制本文链接发给您的五个QQ好友。谢谢。
欢迎您继续浏览 相关论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