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雨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 2022-11-19
傣医是祖国四大民族医药之一,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傣族医药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傣医的诊法和傣药的使用也独具特色。
傣医诊病,以望、闻、问、摸为主,重在察颜观色,配合四诊来诊查疾病,如妇科疾病注意的询问月经情况。治疗方法是从肤色推其稳血味,然后以一定的药物进行治疗,如 肤色白则为淡血,需用苦药;肤色黑,血则甜,需用淡药;肤色红、黄则血或咸,需用稍淡、秒辣之药。但任何疾病的治疗最先都用塔药(主药七先行药)。分月 1月、5月、9月名瓦药塔,因风致病;2月、6月、10月名巴塔雅,因土致病;3月、7月、11月名阿波塔,因水致病;4月、8月、12月名爹卓塔,因火致病。各种塔药有固定的药方,即 瓦药塔(方药组成,小辣椒、姜、茴香、雅克向、格精例);巴雅塔(松针、杯拉继、杯玛克、杯报);阿波塔(必比尤亮、杯拉继、杯玛克、杯报);紊单塔(杯报东颠克、茴乍、樟脑、辑亮、硼砂)。塔药的服法是先将草药等剂量混合捣碎全热水服。傣医应用药物大多数本地产,少部分从内地和缅甸等地购进。
20世纪50年代,傣族医药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组织人员进行民间大量的挖掘、整理。1982年9月,勐海县召开了全县傣医经验交流会,几名傣医除献方献药外,还上山采挖药材,收集标本80余种。同年,州民族药物研究所(州傣医院)开设傣医门诊。1983年,景洪县政府民族医药推广站更名为傣医药研究所。1983年5月,国家民委、卫生部把傣医药列为继藏医、蒙医、维医之后的第大民族医药。1983年7月,卫生部部长崔月犁到州民族医药研究所视察,决定由中央、地方筹资70万元,建设一所傣医院,将科研临床紧密结合起来,并指出 加强培养年轻一代傣医专业人才,逐步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1986年7月,在州卫生学校举办傣医班,共招收傣族学生40名,学制3年,培养以传统傣医学为主兼学中医与西医知识的青年傣医。1988年4月10日,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建成,附属于州民族医药研究所,让傣医傣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1990年12月,州傣医院老傣医康朗仑被列入国家第一批(660名)老中医、老民族医抢救对象,为跟师带徒指导教师。经国家卫生部、国家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年轻中医师林艳芳为徒弟跟师学习3年,已于1993年考核合格出师。
1990年初,州卫生局组织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人员对3县40个乡(镇)的233个村公所,2068个自然村寨进行民族医药情况普查,初步掌握了民族医药的第一手资料。91年北京国际传统医学大会上,西双版纳州傣族医药参加展览,受到与会代表和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党和国家领导人带着浓厚的兴趣参观傣医药展,并题词或签名留念,提高了傣医药的知名度。1983年,《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一书出版,《傣族传统医药方剂的研究》鉴定验收,《名老傣医康朗仑学术思想探讨和临床经验总结――竹楼医述》一书验收、获国家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和第二届国际传统医学优秀奖,完成了《云南省百科全书》傣医部分的撰写任务和《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编委会分配撰写的60个傣药品种的任务。其中《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一书、《傣族传统医药方剂的研究》和《竹楼医述》分别送省科委、省卫生厅组织鉴定,评定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一书七月份参加首届“世界传统医学优秀论文大奖赛”,荣获“生命力杯优秀论文”成果奖。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