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脾虚症的现代研究,胃癌治疗
发布时间: 2022-11-19
胃癌脾虚症的现代研究作者 上传时间 2008-3-209 07 29来源 点击次数

  临床报告已经证实,胃癌以脾虚证为主,从中医本身来讲,胃癌脾虚的概念是无法具体化的,目前多采用西医的研究方法,用具体的数据来使中医脾虚证具体化,胃癌中医证型的研究正在向广度深度发展,从近10年的发展变化来看已经从简单的病理形态、胃酸pH值等逐渐深人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出现了从胃癌相关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此是胃癌证型研究或者说中医证型研究中可喜的进步,这给进一步从更深层次揭示胃癌脾虚证的本质带来了可能。也使中西医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  一、中医胃癌脾虚分型与cyclinE(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的关系  中医有关胃癌脾虚的分型是根据症状判断而来,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可以从西医的量化指标尝试性地将其分型。胃癌脾虚分型包括脾虚表现的脾阳虚、脾阴虚患者和具有脾实表现的脾胃湿热、寒湿困脾患者,分析表明上述四种脾证分型的cyclinE(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有显著性差异,阳性百分率分别为7.9%,27.3%,31.4%和14.3%,提示不同中医脾证cyclinE(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明显不同,在脾胃湿热和脾阴虚证型中较高,在寒湿困脾和脾阳虚证型中较低。  二、中医胃癌脾虚证的相关量化指标  中医认为“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说明脾与西医血象与免疫指标可能有一定的关系,血象指标主要包括 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血沉,免疫指标主要包括 补体、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  通过对153例进展期胃癌脾虚证患者的相关量化指标检测结果的观察,结果发现中重度脾虚组和轻度脾虚组相比较,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下降,白细胞、血小板、血沉则上升 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妙上升 T细胞亚群CD3,CD8下降,在将中医理论量化的同时,也可以指导临床通过这些项目可作为胃癌脾虚程度的参考指标。  三、中医胃癌脾虚证与临床病人临床生物学行为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患者分为胃 癌无脾虚证和有脾虚证2组,分析统计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等,将有脾虚组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与手术加健脾益肾颗粒治疗组,分别检测红细胞Cab受体花环(PBC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发现102例中63例(61.8%)合并不同程度的脾虚证,脾虚组与无脾虚组患者相比,其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的构成比不同,有脾虚证组T3-T4、低分化腺癌以及3,4站淋巴结转移患者较多,TNM分期II.N期者较多。  胃癌术后患者服用健脾益肾颗粒后,对玫瑰花结试验,淋巴细胞转化率,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C3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说明 健脾益肾颗粒有改善胃癌手术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  四、有关胃癌脾虚模型的建立  利用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对宿主脾虚证进行探讨,观察肿瘤生长、转移及宿主体重、进食、NK细胞活性、红细胞免疫的变化,结果单纯造模组出现较多肝脏、胰腺、横Am等脏器部位的肿瘤转移,动物进食量减少,体重明显下降,NK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较造模前显著增加,而复方组则相反,提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可造成宿主消化、免疫功能低下等脾虚证表现,该模型作为病证结合的胃癌模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关链接 健脾益肾颗粒配合化疗治疗胃癌(一)     更多胃癌治疗> >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