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脾虚证的预后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1-19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脾虚证的预后分析

作者 佚名来源 本站原创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8年11月15日

非小细胞肺癌(NscCL)患者普遍存在厌食、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并与预后不良相关。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升清,脾胃功能失常则无以运化水谷,脏腑肌肉四肢失去充养,可出现纳差、乏力、消瘦等脾胃虚弱症状。因此,脾虚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对既往临床研究资料的回顾分析,观察非手术治疗的NscLC脾虚证与终点疗效指标的关系,探讨NSCLC脾虚证的预后情况。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NSCLC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脾虚证标准 ①大便塘泄 ②食后腹胀、喜按 ③面色萎黄 ④食欲减退 ⑤肌瘦无力。凡具备3项即可诊断。脾虚程度分度参照有关文献L3’分为1度和n度以上。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人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按TNM分期,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的nla、lb、W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②行为状态评分(PS)0一2分 ③年龄18~80岁 ④各项检查指标符合化疗适应症,入院前停止放、化疗>1月,接受单纯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或单纯化疗治疗者。排除标准 ①无明确的肿瘤病灶(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 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④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精神障碍等疾病,依从性差者。
1.3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1年1月一2004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等6家医院收集的住院病例,共276例。按临床治疗方案分为3组,中医组99例,男67例,女32例 临床分期 Illa期13例,Illb期35例,Iv期51例。中西医组103例,男73例,女30例 临床分期 Illa期9例,Illb期43例,Iv期51例。西医组74例,男60例,女14例 临床分期 Illa期8例,Illb期29例,ry期37例。3组病例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尸>0。05),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又将所有病例分为非脾虚组67例,脾虚组209例(按脾虚程度分度,其中1度90例,n度以上119例),脾虚组与非脾虚组病例数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治疗方法
2.1中医组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辨病采用鹤蟾片[广州中药一厂生产,批号 22一3051一粤卫药准字(1994)第113026号功口参一胶囊[吉林亚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试字2200002] 辨证治疗按照肺郁痰痕、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等证型给予相应汤剂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1月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
2.2西医组采用含铂化疗方案,可选用VP方案(VDS3mg/mZ,iv,dl、d。 DDpZomg/mZ,ivdripd,一5,或DDp80一100mg/mZ,ivdrip,dl,同时化水和利尿)或NP(NvB25mg/时,iv,d,,d DDP剂量与用法同上)治疗,21天为1周期,共治疗3周期。
2.3中西医组采用上述2种治疗方法相结合。疗程同上。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以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为主要终点指标,并综合评价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
3.2统计学方法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一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期分析,计算各组中位生存期及平均生存期,并经肠9rank检验。判断影响生存期的多因素分析,采用比例风险模型(OX回归)分析。
4治疗结果
4.1脾虚组与非脾虚组生存期比较见表1。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脾虚组分别为(368士19)天、(270士16)天,非脾虚组分别为(465*31)天、(515士107)天,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脾虚组生存期较非脾虚组短。

4.2不同脾虚程度生存期比较见表2。平均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期1度脾虚分别为(394土28)天、(299士69)天,11度以上脾虚分别为(332土23)天、(265土11)天,2种脾虚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尸>0.05),结果显示,1度脾虚生存期长于n度以上脾虚,提示随着脾虚程度的加重,生存期逐渐缩短。

4.3COX回归分析将生存期作为因变量,各个影响因子作为协变量。对全部17个变量采用向后逐步回归法,进行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对患者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子,显著性水准。=0,05。根据现有资料,体重的变化也是影响生存期的重要预后因素之一,但本研究中患者正常体重资料缺失,未知体重减轻的情况,故未将体重纳人协变量。COX模型检验结果显示 似然比检验结果,卡方值为61.550,尸二0.000,说明模型有意义。综合评价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的预后因素为 行为状态评分(PS)、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1度以上脾虚(PlxUI)、性别(sEX)、中医证型(CHTYPE)。根据回归系数p>0,ps、LDH、Hb、PIXUI、SEX、CH竹外为预后危险因子,表明级别越高,预后越差。

5讨论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司肌肉,且土居中州,万物所归,有执中央以灌四旁之能。若脾胃强壮,则饮食倍增,化源充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得其养 若脾胃虚弱,则饮食减少,化源匾乏。临床上NSCLC患者除了肺癌的特征性症状如咳嗽、胸痛、气急、咯血之外,常常可见疲乏、食少、大便或便秘或泄泻等症状,俱是脾虚的表现。本研究中脾虚证共209例,占全部病例的75.7%,可见脾虚证发生率较高。
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肺癌的主要预后因素为肿瘤分期和行为状态评分(PS)、体重减轻、性别等。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二者协调作用,化生水谷精微以营养周身。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无力运化水谷,可见纳差 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察水谷精气,四肢肌肉无以充养,可见消瘦、乏力。这与目前对肺癌预后有关因素的认识是一致的。本研究显示,脾虚在中晚期肺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随着脾虚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生存期趋向缩短,提示脾虚程度与患者生存时间有一定关系。脾虚是中晚期肺癌独立的重要预后因子之一,可以说脾虚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Tags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脾虚证

上一篇 癌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下一篇 早早发现癌症需要做哪些检查?相关文章

微信